前几天有一个青岛本地的顾客从我这买了一斤出头的夏茶,收到货后很生气,跟我说:你卖的不是崂山茶!我6月底炒的最便宜的夏茶我问他为什么这么说,他说我喝崂山茶20年了,都是从王哥庄买的,不是这个味,你的肯定不是崂山茶。这就尴尬了,人家都喝了20年“崂山茶”了,味不一样,我确实百口莫辩,不过这也是常有的事,只好商量给人家退款。接着这个大叔说:“你这茶还不如日照茶呢!”这句话很有意思,而且在青岛地区听到的概率相当高,在青岛,似乎日照茶就是孬茶的代表,也就比南方茶好点。在青岛地区的绿茶鄙视链是:崂山茶》日照茶》南方茶。江北第一茶之争那事实是这样吗?当然不是,我喝过很多次日照绿茶,贵的便宜的都有,个人觉得日照茶味道很不错,尤其是外形还挺漂亮。另外,崂山茶的从业人员,比如茶商、炒茶厂老板都对日照茶很认可,给予日照茶很高的尊重!茶叶这个东西,一个人一个口味,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个人主观意愿太强了,根本就没有客观标准。就拿我自己的顾客来说,我自家的沙子口和王哥庄的茶,有的顾客都买了点尝尝,反馈竟然完全不一样,有的说我家的好,有的说王哥庄我亲戚的好。我上个月炒了点便宜的夏茶,泡了点给我爸妈喝,这俩人竟一致认为,这批夏茶比之前的茶叶都好喝。有时候,一个小暗示(一句话,一个好包装)就能改变一个人对茶叶味道的判断。对大多数人来说,对茶叶的品鉴有很强的随意性,没什么道理可讲,就是凭感觉,所以品茶很大程度上是门玄学。是门玄学。是门玄学。只能说“适口为珍”。两种茶的支持者,各说各的理,但谁也说服不了谁,自古文无第一,说的就是这个事:你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凭什么用你的评判标准?你这条评判标准占多大的权重,为什么?.........还是比武直接,我把你打趴下就赢了,多痛快!既然大多数人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评判标准,那为什么说日照茶不如崂山茶呢?有的茶友可能会问了:品茶有门槛,一般人品不出个好坏,让行家品啊。那行,行家来品,就是各种茶叶比赛呗。国内最权威的茶叶评比,就是中国茶叶学会举办的“中茶杯”,从年开始,每2年一届,我跟大家说说近几届的评选情况。最近的年的第十二届“中茶杯”,山东茶区的7个特等奖都给了日照茶。年的第十一届“中茶杯”,崂山茶,日照茶各一个特等奖。年的第十届“中茶杯”,日照得了3个特等奖。所以从纸面上的奖项上来说,日照茶也走在了崂山茶前面。虽然“中茶杯”这些年公正性的争议也比较大,黑料不少,不知道为什么年也没接着办,但从含金量来说,还算全国最高的。当然,日照茶规模大,茶企数量也远远多于崂山茶企,这也是得奖数量多的原因之一。另外,按在全国的名气来说的话,日照茶也高一些,我年在北京马连道几个茶叶市场转悠,愣是没发现一家卖崂山茶的,日照茶倒是不少,所以别人知道的多些,但这也不怪崂山茶,就这么点产量,产地都不够分的,还能卖到北京去?日照茶的过人之处说到这,可能有人会骂我了:咚咚,你个“崂奸”,灭自家威风,长他人志气!Ladiesand乡亲们,我可没有这个意思,谁要说日照茶就是比崂山茶好喝,那我也不同意,就像我说的,两种茶的味道有差别,只能说日照茶或者崂山茶更合你的口味,不能说谁比谁强。西湖龙井和安吉白茶哪个好喝?有答案吗?但是有一点,日照茶比崂山茶要做得更好,就是炒制工艺。为什么这么说?原因很简单,日照的炒茶师傅在崂山承担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即使现在还有大量的日照师傅在崂山加工茶叶。这不奇怪,日照茶起步比崂山茶要早很多,相对来说加工技术更成熟。要说日照茶是崂山茶半个老师,恐怕也不为过。比如日照银针茶,看起来相当漂亮。日照茶在外形上的研究和探索确实值得我们崂山茶去学习。我之前写了一篇文章,讲的就是崂山茶农自家茶叶的外形之殇(崂山茶的困境:本来能卖,现价却不到一半,就是因为“散”)。所以要认清差距,在种植经营方式、加工工艺两方面多多探索,多多向日照茶学习,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崂山茶的品质。崂山茶的优势我写了这么多来夸日照茶,下面说说崂山茶的一个优势吧,这一点,日照茶不如崂山茶。茶叶这个东西,不仅是来品尝味道的,即物质生理上的需求。喝茶,尤其是高档茶,更是对自身素质和修养的丰富,即精神层面的满足。一句话,茶叶消费具有文化性,茶叶很大程度上也是思想文化的载体,是人们相互交流的媒介。名山名水出名茶。比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庐山云雾茶、黄山毛峰、武夷岩茶、峨眉竹叶青。虽然这个现象不绝对,但是凡名山大川,风光秀丽,往往出奇珍异草,所以人们潜意识里,就把好茶和名山名水联系在一起。种在这种风景里的茶叶,谁看着都像好茶比如崂山,它是全国同纬度地区植物种类最多的区域,光草药就1多种,有些珍稀植物,如崂山百合,就是特有物种,别的地方都没有。崂山百合,全世界崂山独有更重要的是,名山名水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名山名水出的茶,自带文化属性。崂山茶30多年来价格之所以高企,除了味道确实受到很多茶客的认可,崂山这座山注入的文化内涵,也无形中提高了崂山茶的价值。如果崂山地区自古以来就产茶的话,和道教文化交相辉映(佛道两家和茶原本就密不可分的),关于茶的传说典故一多,那崂山茶可不是现在这个地位了。背靠崂山,这就是崂山茶的优势,而且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成就的关系。说个题外话,我发现一提起崂山茶的高价,很多人就说是炒作的结果。说句不好听的,崂山人哪会这个?炒作可是硬桥硬马的真本事啊,而且你还要有强大的资源,说专业点,炒作就叫过度营销,这几年茶界最成功的营销案例,就是小罐茶,从产品定位、包装设计、大师们的品牌背书、讲故事的能力、传播平台的选择和营销节奏,硬生生地把品质一般的茶打造成了高端礼品茶,3年20个亿!这就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事情。但炒作就是炒作,时间会证明一切,君子兰、藏獒、玛咖、文玩核桃……割几年韭菜,全都打回原形,小罐茶的口碑大家现在也知道了,送不懂茶的朋友可以,是品茶行家的话,你能送吗。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了:你刚才说崂山的文化是不是也是炒作?不,这和炒作不一样,就像刚才我说的,茶叶有两个属性,一个是物质属性,一个是文化属性。崂山的文化属性,就是崂山茶的价值之一。西湖龙井18棵御树的茶价格倒是高的吓人,没人说它是过度炒作,还是因为人家有文化价值。所以崂山茶的高价,一个是产量低,一个是味道,确实得到了相当多的人的认可和喜欢。所以别再说崂山茶炒作了,就是想炒,也真没那个本事啊。崂山茶产量年年上升,哪年价格也没下来崂山这张文化牌要打好,这也是我为什么除了写崂山茶,还经常介绍崂山,宣传崂山的一些历史文化典故的原因。更希望崂山茶在种植加工等环节上能继续提高,在提升品质的基础上,更上一个台阶,在品牌价值上有更大的突破。总结一下,还是那句话,日照茶和崂山茶各有千秋,没有什么高低之分,也希望大家能客观理性地看待两种茶叶,别老觉得自家的茶好,心胸开阔些,踩这个贬那个,要是被行家听到了,很没意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635.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