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炒得最为火热的,莫过于崂山啤酒出现的“3元换购听”的新闻了。据悉,一名消费者在购买了崂山啤酒之后发现自己的拉环内写有“叁圆换购听”字样,但是商家却拒绝进行兑换。说到这里,相信不少人就想到了自己从前在买饮料时经常会看到的“再来一瓶”。要知道在当年,有不少人买饮料第一时间不是去喝,而是先看看瓶盖是不是中奖了。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当年不少饮料销量都有了不小的提高。但是,大家是否有注意到,最近几年来似乎没有什么饮料厂家继续做“再来一瓶”的活动了。取而代之的,是扫码活动或者是直接没有活动。其实,最早的时候做“再来一瓶”的并不是饮料行业,而是青岛啤酒。当年,刚刚进入杭州市场的青岛啤酒因为受到杭州本地啤酒品牌的“排挤”,迟迟打不开当地市场。就在这时,青岛啤酒推出了一个名为“再来一瓶”的活动,通过这个活动,青岛啤酒可以说是迅速扭转了局势,占领了杭州当地的啤酒市场。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青岛啤酒就已经抢占了杭州超过50%的啤酒市场份额,甚至在最后直接将杭州的某本地啤酒品牌收购了。看到“再来一瓶”的“威力”之后,国内的其他厂家也纷纷开始模仿起来,其中让这一活动全国风靡的,应该就是康师傅了。年,初次开展这一活动的康师傅就下了“血本”,再来一瓶的数量达到了15亿瓶,中奖率更是高达20%,算下来平均买5瓶就能中1瓶。这样的“大手笔”不仅惊呆了竞争对手,也让不少消费者感到不可思议。当然,巨额的“补贴”带来的便是巨额的利润。虽然中奖几率高,但是随之而来的产品销量也在不断上升。靠着“薄利多销”的原则,康师傅饮料业务当年的营业额增加了32%,利润增幅更是超过了47%。那么有人就会问了,既然这活动这么好用,为什么现在的商家却不愿意再用了呢?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因为造假太多导致商家利益受损。要知道,一般来说“再来一瓶”这样的字样都是印在瓶盖上的,而这类瓶盖的制作既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也没有什么防伪标志。因此,不少“投机分子”看到了其中的“漏洞”,开始制作假的中奖瓶盖。像当年红牛仅仅在市场上投放了万瓶的中奖饮料,但是最后收回来的却有多万个中奖拉环。而像饮料这样的日常消耗品,每年在全国的销量都是几千万甚至是上亿瓶,因此,靠着仿冒瓶盖,这些投机分子“白领”了不少饮料,然后靠着低价售卖获利上千万。其次,就是大家对于这一活动的兴趣在慢慢降低。可能最初的时候,一两家饮料厂家做这种活动,大家出于新鲜感和那种短暂的“中奖喜悦”,而购买了饮料。但是随着这种活动的“泛滥”,消费者也逐渐丧失了对这个活动的兴趣,甚至对于中奖都是“见怪不怪”了,因此饮料的销量也就慢慢下来了。既然不赚钱了,商家也就不愿意再做了。虽然说近年来,“再来一瓶”的活动变少了,而像什么加钱换购、扫码领红包或是抽奖的活动却仍是屡见不鲜。但是,对于不少人来说,可能再也体会不到当年“再来一瓶”的喜悦了。你中过几次“再来一瓶”呢?本文由新业财经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7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