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南阳的李先生在饭店吃饭时买的崂山啤酒中奖,中奖信息显示3元换购青岛原酿听,但兑换时被商家以活动过期为由拒绝。对此崂山啤酒回应称,换购青岛原酿听是指毫升,不是指罐。这个活动目前没有过期,只要有售崂山啤酒产品的地方都可以兑换。计量单位该对内还是面对消费者?根据崂山啤酒的工作人员解释,“听“这个单位是他们业内的“专业术语”,中奖拉环上之所以用这个单位,是为了内部人员容易辨识。但是“听“广大消费者的普遍概念中,是“罐”的意思,并且这样的认知存在于很多地区。一听其实就是一易拉罐,我们经常说一听可乐,一听雪碧等。这个来源于英语单词:tin,只是数量单位,不是度量衡单位,所以没有办法换算!这个时候,商家那句“最终解释权归**所有”就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怎么解释我说了算。可是类似于这样的标志,我觉得应该面对消费者,使用消费者普遍认知和接受的计量单位才合理。不然如果消费者买到什么高科技产品,如果中奖,如果商家用一些专业术语,可能消费者连听都没听过,就别提能不能搞清楚自己中了什么奖了。这样的事情并非偶然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厂方给出了接下来的打算,就是准备更换这个计量单位,争取不再产生“误会”。只是这样的“误会”并非首次出现,而是由来已久,我想厂方并非完全不知情,我甚至怀疑他们明知会误导消费者却有意为之。下图就是一位条友在5个月前在悟空问答发布的问题,也是同样的疑问,并且我相信这样的疑问存在于很多消费者心中。可能很多消费者最后只是默认了经销商的说法,加3元换购了一瓶ml的啤酒,然后不了了之。实际上要是真较真的话,拉环上写的是叁元换购,也没说是什么币种吧?可以是很便宜的那种吗?可是消费者依然无处说理,到了关键时候,商家就会搬出那句最终解释权来应对。虽是中奖,也不能误导消费者虽然这样的形式是中奖形式,看似让消费者得了便宜,实际上只是他们促销的一种手段而已。即使是看似“惠民”行为,也不能误导消费者,反而会让人觉得他们当老百姓傻子似的。商品质量是商家的根本,信誉和诚信则是基础,如果利用一些具有迷惑字眼的宣传来误导消费者,最终可能得不偿失。现在的每样商品都有很多选择,消费者并非只能购买某一家的产品,假若失去民心,想要再次建立起来就难了。消费者实际上很简单,花心理认可的价钱,买到基本符合物有所值的商品,就满足了。绝大部分消费者可不想在购买商品的时候,再去绞尽脑汁地跟商家玩文字游戏,太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7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