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竟然是个厕所,我还以为自己走错地方了!”日前,在山东青岛崂山风景区旅游的游客隋鹏对崂山旅游集散中心的厕所赞不绝口。他对《工人日报》记者表示,走过那么多旅游景区,崂山风景区的厕所堪比酒店休息区。《工人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崂山风景区的厕所从茅坑演变到茅房、厕所,再到卫生间、洗手间,从无到有,从私有到公共,从单一功能演变成现在集生理代谢、仪表整理、休息乃至审美、商业、文化等多功能于一身,经历一番曲折的“浴火重生”,才实现如今的“华丽转身”。从旱厕到生态厕所流清管理处工作人员肖谦曾是崂山旅游集散中心厕所的管理者,他半开玩笑地说:“年之前的景区厕所,真是个痛苦的回忆,那时还是旱厕。旱厕有三大难,祛污难、祛蚊蝇难、祛味难。”崂山风景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每年来景区游玩的游客有万余人次,旅游集散中心又是景区的南大门,由此处进入景区的游客不在少数。客流量大,如厕人数自然不少。最初的厕所是由砖头水泥砌成的旱厕,蹲坑一旦跟不上清理,极易留下污垢,而且非常难清理。“我们基本上3天一大清,一天3小清。小清就是厕所的两个保洁员接上水管,用水冲洗。大清则比较麻烦,需要前一天下班前,用草酸、84消毒液兑上水浸泡一宿,第二天早上一上班就戴上胶皮手套,用钢丝球使劲刷。即使这样,效果依然不好,还是脏。”回忆起这些,肖谦不住摇头,“以前的日子怎么过来的,真不敢想象。游客少还行,游客稍微一多就得排队。上厕所排队,上完厕所洗手也得排队。原来,厕所只有一个洗手的地方,那就是在厕所墙外临时拉的一个水龙头。天不冷上完厕所还能洗个手,天一冷,水管都冻了。”厕所改革之前的结构是半开放式,要想全部把蚊蝇祛除根本无法实现。冬天还好说,一到夏天,臭味满街飘,蚊蝇到处跑,厕所里没有任何排污设施,污物都堆积在池底,不堪入目。游客来上个厕所,顶多熏上个3分钟,一会就走了。工作人员就惨了,从上班熏到下班。回家以后,孩子老婆都嫌弃,一身臭味。“我们也想给四面八方来的游客提供方便,给他们留下好印象。可是当时就那么个条件。我管理景区环境卫生这么长时间,咱们工作人员不怕苦,也不怕脏。只是给游客提供这样的游览环境,都觉得丢人。之前碰到过一个上海的游客,从厕所走出来之后,就说了一句话,他说这是他这辈子上过最差的厕所!当时,我和在场同事脸刷就红了。人家游客说的对,真是惭愧!”肖谦无奈地说。主管部门和景区终于痛定思痛,开始了艰难的整改。如今的崂山景区的厕所变为拥有40多个蹲位的生态公厕,有宽敞整洁的休闲长廊、免费WiFi上网、悠扬的道教轻音乐等。不仅如此,空间也较之前宽敞不少,无障碍设施、智能设备一应俱全。装饰古朴典雅,大厅充满艺术气息。外观使用崂山道教文化,将建筑有机融入城市与景区。内部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设施的智能管理,包括温湿度自动调控,使用状态自动显示,灯光自动调节亮度,智能分析环境变化及用水用电量情况,设备故障自动检测等。游客还可利用App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73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