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团队历时一年完成百幅英烈画像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举办画作展示活动
每一张画像重温铁血荣光
去年9月27日,青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与青岛早报联手发起成立“为烈士画像”公益团队,“招募令”发出,岛城众多画家纷纷报名,有大学教授、专职画家、绘画爱好者,还有在校大学生,他们用画笔描绘出心目中英烈的光辉形象。经过近一年的全力创作,“为烈士画像”公益团队已经完成百幅英烈画像。今年9月,青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举办“为烈士寻亲让忠魂归根”年“绘忆英烈”百幅画作大型展示活动。公益团队在这一年当中是如何创作的?期间发生了哪些感人的故事?观海新闻/青岛早报推出特别报道。
烈属怀抱着英烈画像
01缘起
联手寻亲让忠魂归根
青岛是一座拥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城市,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有余名烈士为国捐躯,其中有多人是无名烈士。为了赓续红色基因,传承英烈精神,去年9月17日上午,“为烈士寻亲·让忠魂归根”专项活动启动仪式在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山河魂广场隆重举行。我市14家单位建立烈士寻亲联动合作机制,成立烈士寻亲专项活动领导小组和志愿者两支寻亲队伍。仪式上,青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发布了首批位寻亲烈士名录。
专项活动分为两个阶段,即日起到今年9月为集中寻亲阶段,今年10月开始转为常态化工作阶段。青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机构专门负责专项行动有关工作,定期向全社会发布烈士寻亲信息,接受咨询电话、信件等,广泛宣传发动,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寻找烈士亲属,挖掘烈士事迹。寻亲志愿者队伍由各级组织、党史专家、参战老兵和各界爱心人士组成。青岛早报也加入为烈士寻亲志愿者队伍中。
“绘忆英烈”公益团队在研讨画像创作
02传承
画张肖像为烈属圆梦
“我二哥门官德的墓终于找到了!我盼了72年呀!”去年9月27日,栖霞市观里镇观里村74岁的门翠萍老人激动万分。门官德是青岛市开展“为烈士寻亲·让忠魂归根”专项活动以来,寻亲成功的第二位烈士。
“我们家里兄弟姊妹5人,我是老小,门官德是我二哥,在年牺牲了。”门翠萍讲述了二哥参军的故事,“父亲曾到部队上找过二哥,想让他回家,可二哥说,他手下还有很多士兵,还要继续战斗,不能回家。父母在去世前一直有个夙愿,就是想找到二哥的坟,给他上一炷香。”门翠萍说,“我还想请懂绘画的好心人帮我二哥画张像,我想好好地看看他。”门翠萍先后向青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为烈士寻亲专班”和早报记者表达了这个心愿。
去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 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1周年纪念日。看了电影《 》后,市民杨廷利大妈给早报热线打来电话,“我父亲杨培诺也参加了抗美援朝,年牺牲在战场上。我和姐姐也想请人给父亲画张肖像。”杨大妈告诉早报记者,她的父亲杨培诺出生在牟平玉林店公社后杨家庄大队,是村里民兵团的团长,年带头报名参军,当时母亲正怀着她。后来,父亲参加了抗美援朝,负责采购军需用品。年5月8日,父亲在美军飞机轰炸中牺牲。“我从没见过父亲,母亲在我上初中时去世了。为父亲画张肖像是我和姐姐的 心愿。”杨廷利大妈告诉记者。在战争年代,很多烈士没有留下影像资料,给追忆和祭扫烈士造成了一定困难。为了弥补烈士没有影像资料的缺憾,同时帮助烈士家属圆梦,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与青岛早报决定发起成立“为烈士画像”公益团队。消息刊发后,许多热心市民纷纷报名参与活动,并为活动出谋划策。
03铭记
美术志愿者“绘忆英烈”
“为英雄亲人圆梦、帮先烈留下画像,是我作为美术人的责任与担当。这更是一次非常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机会,我想带着我的学生们参与其中,让他们感受革命先烈的爱国情怀,并把这份情感融汇到作品创作中。”青岛大学美术学院督学、硕士生导师窦凤至带着学生们前来报名。
“我们嘉木美术馆也想加入队伍,后期还可以举办相关展览。”嘉木美术馆馆长薛城说。
“我出生在安徽大别山,老家就是革命老区,从小就有红色情结,后期我将投入更多的情怀来创作。”志愿者黄巍动情地说。黄巍是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油画教研室主任,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了解到“绘忆英烈”活动后,放下手中的创作,迅速组织学院的8位师生,连夜联系专班工作人员,参与到活动中来。
田乐军老师在创作烈士画像
市公安局的专职模拟画像专家崔娟、市生态环境局市北分局高级工艺美术师田乐军、市南区科普油画协会庄桂庆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朱文松、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高杰、山东省创意江湖文化传播公司负责人沈樑以及刘新铭、裴德刚等来自各个行业的美术工作者在看到“绘忆英烈”的“招募令”后,也纷纷放下手中工作,加入到画像队伍中来。如今,这支公益团队成员已经超过80人。
去年12月13日,由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青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16个部门主办,青岛早报等单位承办的“绘忆英烈”公益活动举行启动仪式,活动现场展示了杨培诺、孙春林、门官德、黄玉芹、李涌等5幅烈士画像。“这次我们通过故事肖像画来呈现红色文化,后期还将举办成果汇展,通过出版图书、拍摄电视短片等,告慰、尊崇、缅怀革命英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也将激励我们坚守初心使命,把为群众办实事推深走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新闻幕后
用心与英烈“对话”
青岛大学美术学院督学、硕士生导师窦凤至教授所带领公益团队参与了为烈士画像活动。“我们团队用心与英烈‘对话’,想用画笔描绘出他们的英雄气概。他们的事迹除了用黑白线条来呈现,还可用油画、水彩、水粉甚至连环画的形式来展示,他们的事迹值得我们用心描绘。”窦凤至说。
“很多烈士都没有照片,很多人留下的事迹材料也有限,这给画像创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但从另一个层面讲,这也给予了我们更大的创作空间。”青岛大学美术学院马君弟老师介绍,与绘制素描肖像不同,这次他们创作的是带有情节性的半身画像,意在讲述画家心中的英雄故事。
“在这次活动中,我有幸能帮门官德烈士创作画像,完成烈士亲属的心愿。”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画家赵鹏告诉记者,门官德烈士的画像由他和青岛大学美术学院水彩专业研究生张大蔚共同绘制完成的。“绘制门官德烈士的肖像时,我们参考了大量的历史文献,深度还原当年的历史背景、战争场景,包括对当年的军装都进行了研究。”赵鹏说,由于门官德烈士没有留下照片,他们参考烈士亲属的照片完成了烈士的画像。
参照烈属照片创作
“为了画好杨培诺烈士的画像,我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根据杨培诺烈士两个女儿的照片以及她们的描述,花了半个月时间,十易其稿才完成。”中国工艺美协会员、刘新铭老师说。“为英雄画像,就要把英雄的形象与内在精神画出来。因为没有杨培诺烈士的照片,我仔细了解他的事迹后,根据自己的想象创作了一幅画像。烈属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并提供了杨培诺烈士哥哥和外甥的黑白照片,我参照着这些照片重新创作,十易其稿。”刘新铭说。经过创作,方脸、浓眉、硬朗的杨培诺烈士英雄形象跃然纸上,烈士的两个女儿看了之后很满意。
新闻延伸
记者从青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为烈士寻亲专班”了解到,我市先后3次向全社会发布烈士寻亲信息,目前已经为73名烈士寻亲成功。后期,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为烈士寻亲专班”将围绕“六个一”工作纲领,策划一次寻亲成果集中展示活动,建立一个寻亲工作平台,形成一套完整的寻亲工作机制,建立一支寻亲工作队伍,继续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为烈士寻亲,同时欢迎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努力让更多烈士找到亲人,让忠魂回归故里。想要加入公益团队的市民,可以拨打“为烈士寻亲”热线83862、报名。(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陈勇通讯员刘朋朋刘建军)
用心搜集信息、反复与家属沟通修改……为烈士画像志愿者讲述创作心路
每一次下笔怀揣无比崇敬
为让烈属清晰地看到亲人往日容貌,心灵得到抚慰,青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与青岛日报社(集团)联合成立“绘忆英烈”公益团队,绘制英烈画像,讲述英烈事迹,传承红色文化,让英烈精神成为时代印记。
19日下午3时,“绘忆英烈”为烈士画像专题创作现场会在嘉木美术馆崂山分馆举行。面对极少的线索,如何绘制还原英烈形象?幕后又有哪些故事?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现场采访了公益团队的几名爱心志愿者。
01志愿者窦凤至
师徒齐上阵还原英雄本色
现场会当天,为烈士画像志愿者,青岛大学美术学院督学、硕士生导师窦凤至创作了英雄飞行员王昆的水彩画像。画面上的王昆身穿飞行服英姿勃发,高大威武,背景是硝烟弥漫的天空。
王昆烈士,吉林省舒兰县人。年参军入伍,年成为空军飞行员。在抗美援朝和国土防空作战中,他先后击落击伤敌机5架,荣立战功6次,并荣获朝鲜二级战士荣誉勋章。
“王昆是我们的英雄飞行员,在抗美援朝空战中,他以劣势装备与优势装备的美国空军老牌飞行员作战,击落、击伤号称世界 的战斗机,打破了美国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首开‘海空雄鹰团’空战纪录。”窦凤至说,年6月27日,国民党4架F-84雷电式轰炸机进犯。在空战中,王昆从米高空一直打到距海面70米的距离,最终击中敌机,创造了喷气式战斗机超低空歼敌的奇迹。同年12月13日在福瑶岛空战中,王昆又率领歼击机中队击落敌机1架,创造了首次在大陆上空击落F-86飞机的纪录。年10月21日,时任海空雄鹰团副团长的王昆,在福建前线执行飞行战斗任务时以身殉职,时年27岁,安葬在崂山革命烈士陵园。“搏击长空耀千秋,叱咤海天化彩虹。英雄王昆用他年轻的生命,书写了大写的无悔人生。”窦凤至深有感触地说。
“作为从教20多年的美术教育工作者,为英雄圆梦,帮先烈留下画像,也是我作为美术人的责任与担当。这更是一次非常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机会,我想带着我的学生们参与其中,让他们感受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受革命先烈们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更要感受当下的幸福来之不易,要把这份情感融汇到作品创作中。”窦凤至说。
在画像创作过程中,志愿团队也遇到了不小的挑战。因为有的烈士家属只能提供一些模糊的记忆、印象,现存的影像资料很少,寥寥几笔文字记载,亲属模糊的照片,就是为烈士画像的全部线索。
在创作中,志愿者们查阅英烈的事迹,然后用电脑合成大致轮廓,之后再画出草图,定稿后再上色,一般一幅水彩画要花费一周时间才能完成。“我的学生大多是90后,借助参加这次活动,他们可以更好地学习英烈事迹,这对于他们提升自己的绘画素养非常重要。我们这种‘师徒组合’正好可以取长补短,也是一种老少配合,在创作中不断碰撞灵感,彼此都能收获很多。”窦凤至说。
窦凤至的学生许彩华执笔绘制了张克祥烈士的画像。许彩华说,通过查询资料得知,张克祥烈士21岁参军,年4月牺牲于朝鲜。“我爷爷也是一名老兵,小时候经常听他讲红色故事。能够参与为烈士画像活动,是我的骄傲。”许彩华说。
02志愿者崔娟
专业模拟画像师刻英烈忠魂
“画这些人像的时候,仿佛先烈们就在我的眼前。”为烈士画像志愿者,青岛市公安局刑警支队首席模拟画像师、副高级工程师崔娟,是一名身怀模拟画像绝技的女刑警。“真正成为模拟画像高手,不仅要有扎实的素描功底,而且要懂得医学解剖和犯罪心理学知识。”崔娟介绍,犯罪嫌疑人最明显的形象特征、年龄、性别、脸型、五官是画像的“五部曲”,把这5个要素弄清楚,犯罪嫌疑人的形象大致就能浮出水面。
在崔娟看来,她为烈士绘制的画像,可能会跟多数画家、绘画爱好者的作品有所不同。绘画需要临摹或写生,但刑事模拟画像完全是默写,不是默写自己脑海中的形象,而是默写别人脑中的形象,这一形象可能只是一闪而过的影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模拟画像虽是画人,更是画心。“原因在于,作为专业的技术人员,依据的是多层次的资料、多层次的沟通,然后重点对遗传学、解剖学进行系统分析,再结合我自己在刑侦一线20年的经验,科学地绘制系统、多元、多维的画像。”崔娟表示,比起单纯的绘画,她将更多地加入科学、遗传学、解剖学、刑侦学以及实践经验等,绘制得更像一张照片。
为烈士画像公益活动开始之初,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委托,市公安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委派刑警支队刑事画像专家参与此项工作。崔娟本职工作也很忙碌,为了高效 为烈士绘制好画像,她有时加班完成修改。“我没觉得画像是一项工作,我在用自己的专长帮助烈士、烈属们重新‘见面’,感到无比光荣跟荣幸。”崔娟说。
为了弥补影像资料的不足,崔娟只能通过大量的走访来获取素材。“烈士们虽然已经去世多年,但他们有亲人和战友在世,有的老人还记得烈士生前的容貌特征,有的烈士后代在相貌上也会和父辈、祖辈有相似的地方。”烈士们虽然离开了,但总归有留存在世的证明。崔娟力求每幅画像 无误,做到 还原烈士容貌,“不同时期、不同年代,革命烈士的形象都不一样,比如发型、服饰。我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力求准确,符合每一位革命烈士不同的年代。”她多次修改,不厌其烦,只为烈属一声满意。有名80多岁的烈士家属看到崔娟绘制的画像,不禁老泪纵横,因为她仿佛又看到了自己的老父亲。“这一切都值了。”崔娟说。
接触的烈属越多,崔娟也了解到了更多的烈士故事。崔娟觉得,这些为了保家卫国牺牲自己家庭的英雄,在人世间走了一回,却连一张照片都没能留下,实在遗憾。因此,她每次都饱含着深情为每一位烈士画像,只为给烈士跟烈属一个最满意的交代。“希望能用我的画笔,让更多革命烈士的相貌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缅怀先烈、不忘历史、继往开来、砥砺前行。”截至目前,崔娟已完成10位烈士的画像,这10幅画像不光凝聚着她的辛勤与汗水,同时也圆了这些烈属家庭的重聚梦,抚慰了烈士亲属们的心。
03志愿者朱文松
反复沟通修改展现先烈风采
“其实画一张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能依靠家属的描述,或是参照家属的长相,过程中困难也比想象的多。”为烈士画像志愿者、青岛致公书画院常务副院长朱文松坦言,他在为烈士画像时,不少烈属年事已高,或者只会讲方言,电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