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不少家长就很好奇,孩子在星河湾就读,究竟是种怎样的体验?WoW校园风云录采访到了一位申请季中,斩获康奈尔offer的藤校生——马同学,据他自己介绍,他的专业兴趣是自然生物环境方向,业余时间喜欢画画、小提琴、还会自己搞一些奇奇怪怪的小活动。
让我们一起来看他的升学故事,他与星河湾的点点滴滴。
今日牛娃:马同学
标化成绩:托福:分;SAT:未提交;AP:4门5分;
所属高中:上海星河湾双语学校
录取大学:康奈尔大学(常规轮)
竞赛经历:生物竞赛金牌
从体制内学校到星河湾
整个十年级都在适应
我是高中十年级时,从体制内出来,转学星河湾双语的。整个十年级,我几乎都是在一个适应环境的过程。
虽说我当时对目标或者追求都不是很明确,但却有一种高傲的心态觉得自己应该做的更优秀。
所以,当我被分到一个英语水平比较普通的班次后,对我的打击甚大。于是十年级我给自己定下了清晰的目标:升班。
整个十年级中,我在英语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包括但绝不仅限于——背单词、刷题(如写诗、看文献、找外教乱聊之类)。
在星河湾这几年学下来,深刻觉得自己还是更适合双语环境,在学校里,让我得以很好的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
印象中,高中至少后两年,我都是在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向去成长;在申请的时候,展现出的也是自己非常真实的一面。
能够做到这点,是因为这几年的探索,让我对未来的规划要比当初清晰很多。
星河湾的老师
“亦师亦友”
星河湾的校园不大,但是呆着很舒服。学校里有很棒的阅览室,还有几个下沉式广场(虽然我们毕业的时候好像在翻新)。住宿的时候,下雨天晚自习时,一个人跑下去,在几盏小夜灯边上坐坐非常舒心。
生物实验室也特别棒,每个教室都有空调,春天有一段时间,校园里会开粉色的花特别漂亮。
食堂的话……刚开始吃还是特别好吃的,然后罗森应该也马上回来了。
总体来说,居住体验都不错。
提及星河湾的老师,我慢慢仔细回忆了一下,好像教过我的每一个老师,我都挺喜欢的。各科老师性格迥异,但都有自己的魅力。
具体的例子太多了,完全数不过来。例如和生物组老师互推纪录片;和外教聊文学作品和爱情故事;或者是跟环科老师聊就业前景和未来发展;
总之,星河湾的师生距离,是真正能够称得上“亦师亦友”的关系。
同学的话,能认识几个很知心的朋友,在申请季压力最大的时候,能找到倾诉的人。
竞争当然也有,可并不是火药味明摆出来的那种竞争。大家私底下的同学关系还是非常友善的,在申请季里,还可以跟朋友分享分享写的文书、听听他们的意见之类。
所以说,星河湾校园内的氛围,在一个势必会存在竞争的环境里,算得上是相当融洽了。
兴趣方向虽然小众
但和康奈尔的专业很契合
课外研究调查照片
我申请康奈尔时,选择的第一专业BiologyandSociety是一个研究广义生物学与人类社会关系的学科。
而我自己的兴趣方向,虽然小众,但是正好就和这个专业非常契合。申请的时候,我写了一些自己做过的生物伦理方面的研究,而康奈尔的辅文书,也主要是深入写了自己对于“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浓厚兴趣,比如读过的书,或者看中他们学校的一些实习、项目等。
另外特别幸运的是,我在Initialview的时候,跟面试官聊到了一本我们都看过的,关于生物伦理的书。
我的小作文题目虽然有点怪(问的是:如果可以,你最想永远保护什么地方?)但是,我正好就能写,之前做的关于黄石公园和狼类引入的一些研究和自然保护方面的理想。
总之,能够被康奈尔录取,一方面是我确实下了不少功夫,另一方面是在申请过程中,我获得了不少机会,去充分展现自己的热情。
我拿到offer之后,还是有在做一些两栖物候检测(观鸟)类似的活动。希望可以为以后相关的学习生活提前积累经验。
生物竞赛想考好
合理猜题少不了
众所周知,生物竞赛分为USABO和BBO,而两者的难度和侧重点都是不一样的。
考前除了校内的AP课之外,我还努力地看完了CampbellBiology后面的章节小结,还刷了好多真题。
在考试的时候,因为疫情,我第一次使用了网考。不过很幸运的是,整套流程都走的非常顺利,虽然当即觉得没有发挥得特别好,但是感觉考完后,和同学对答案后发现,大家考USABO的时候,普遍都有点懵。
最后,祝各位还没考的同学,考的全会,蒙的全对(合理猜题是考USABO的一个需要多练练的技巧,建议多找点原题刷刷。)
“怪”活动一堆
主文书题材大胆
提及申请中的活动与文书,我总觉得:为了标化而标化,是正确的行为,而为了活动而活动,就不那么合理了。
这两个有什么区别呢?简单来说,硬实力是申请中可复制的部分,而活动一类则属于不可复制的一部分。
所以虽然我会分享一些我干过的怪活动,但其实对于你来说,更重要的是“你干的这些活动”和“你为什么要干”。我最后提交的活动列表里,排在前五的活动,没有一项是我的机构或者老师强迫我去参加的,他们都是出于我自己的兴趣。
即使这些活动可能看起来很怪,但我很清楚为什么我要干其中的每一项。
比如,我有一个克苏鲁文学研究社,大家聚在一起跑跑团、研究研究诗谜等;我还给极兽聚当了志愿者,还写了一些奇奇怪怪的研究报告(例如解剖涡虫或者做跨物种干细胞研究符不符合伦理)。
上述这些活动大多都是兴趣使然,不过我干过的怪事绝对不止这些:我在新年义卖上卖过加了盐的崂山白花蛇草水,在运动会上想要Cos五条悟,结果因为忘记买眼罩变成Cos《瑞克和莫蒂》里的瑞克,在万圣派对上,带着狗头套打气球等等。所以,看过了我的这些“怪”活动后。我能给到建议是:多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参加你已经参加的活动,不要害怕去尝试自己的一些大胆的想法。
康奈尔的主文书是,“如果要你用一样东西/一件事来代表你人生的前十八年那会是什么事?”当我看到这个问题时,就发现我脑子里的想法肯定且唯一,虽然题材比较大胆,但是后来我坚定地认为如果写任何其他别的选材,那么写出来的文章,都不能完好的代表我。
努力过后
接纳不完美
打磨标化和GPA的时候,我们势必要接受:我们的生活,其实在被许多线牵引着。
每天上的课、做的作业、考的试,可能和我们内心深处想要“烂在房间里打电动”的趋向完全相悖。
但在这些事上,我们需要跟着这些线的牵引力,去好好打磨自己的硬实力——他们虽然不是申请的全部,但他们对一个成功的申请者必不可少。
想来,我不必过多强调这些指标究竟有多重要,我只是希望,如果你在被线牵引着,重复着基础训练并感到迷茫时,这些文字或多或少能赋予你一些意义。
再多说一句,在所有都切实努力过的前提下,如果有些许的不完美,也不代表整个申请就全然毁灭了。我的SAT首考只有,在后来的申请中,全都没有提交。
但AP、标化、GPA说到底也只是一个向大学展示你学术能力“确实不差”的过程。虽然我没有SAT成绩,但是我交的AP成绩中包括我的APLang和APCalc(可以一定程度上体现语言能力和数学能力)。
看过了以上马同学的分享
大家是否对星河湾的学习生活
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别忘记马同学在分享中特别提到的:
做活动前,记得多问自己为什么去做;
不要害怕去尝试大胆的想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