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张贺

“遥远的新疆,要命的夺命的,追瑰裂魄的,怎么戒也戒不掉的大乌苏。病愈后的若干年来,啤酒只在新疆喝,醉酒只因大乌苏。”

这段关于乌苏啤酒的描述,取自大冰在年出版的《好吗好的》。彼时的北京还是燕京啤酒的天下,乌苏还不知名。几年过去,啤酒行业风云变幻,产业逻辑早已生变,华润、青岛、燕京依然挺立,乌苏也已成了网红。

不同以往,跨界收购此起彼伏

多年前,各地的啤酒品牌像现在汽水一样“各据山头”,除了华润、青岛和燕京等大品牌,还有新疆乌苏、东北哈尔滨、兰州黄河、华南珠江、福建雪津、西南重庆、西藏啤酒等等。

在《好吗好的》出版当年,乌苏被嘉士伯收购,成为外资品牌。这是外资进入国内市场积极收并购的缩影。短短十几年,金龙泉、双鹿、哈尔滨、雪津、南昌啤酒等地方品牌就被百威纳入麾下。收购乌苏的嘉士伯,也拿下了重庆啤酒、云南大理、风花雪月啤酒、江苏天目湖啤酒等等。

国内巨头也不遑多让。央企华润雪花收购了圣泉啤酒、蓝剑啤酒、金威啤酒、奥克啤酒等品牌;青岛啤酒先后将扬州啤酒、汉斯啤酒、汉中啤酒、崂山啤酒、趵突泉啤酒等收入囊中;燕京拿下了雪鹿啤酒、塞北星啤酒、漓泉啤酒、月山啤酒等。

总的来说,过去国内啤酒市场的内卷还仅限于行业内,跨界极少。但近几年却明显不同。华润拿下景芝酒业,华润战投收购金种子酒,青岛啤酒收购雀巢饮用水,百威亚太投资饮料品牌MissBerry等等。还有金星、珠江也都有探索白酒的动作。

啤酒营销专家肖竹青告诉《英才》,过去的啤酒产业依靠产能跑马圈地,依靠性价比,依靠餐饮渠道,所以大量的啤酒厂通过并购重组迅速做大做强。但是传统的这种同质化竞争消耗了啤酒厂大量的利润,所以吨酒毛利很低。

《英才》记者注意到,啤酒行业毛利率确实不高,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年销售毛利率不足40%,高端化占比较高的重庆啤酒则达到51.35%。但相比白酒企业动辄7、8成甚至9成的毛利率来说着实是小巫见大巫。饮用水行业,农夫山泉年毛利率接近60%,泉阳泉矿泉水毛利率也有43.91%。

肖竹青称,啤酒行业的并购是最近几年一个引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2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