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1月18日讯(记者孙静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非遗体现着中国智慧,承载着中国价值,凝聚着中国精神。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青岛市非遗保护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网友们和市民们,同时为丰富青岛冬季旅游产品内容,提升旅游体验,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了“嗨游青岛悦享冬季”直播嘉年华系列活动,今日重磅推出旨在品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线路产品——“非遗之旅”。
该产品囊括7条非遗线路,让市民和游客们在旅游的同时感受岛城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让非遗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和价值。“非遗之旅”以非遗项目为核心、以旅游线路为依托,以非遗传习所、非遗体验区和体验基地等为载体,通过产品设计、线路策划,推进非遗元素与旅游线路融合,与知名景区融合,与旅游服务融合,与旅游体验融合。
一、“非遗之旅”
——漫步万国风情逛民俗庙会
(一)线路安排
青岛里院-广德里-天后宫-春和楼-燕儿岛公园-市南区非遗传承基地(植秀堂)
(二)线路特色
上午漫步在前海海滨一览海洋特色风情,参观中山路、宁阳路、馆陶路、海泊路广兴里等青岛里院,游览广德里这个复古又怀旧、时尚又活力的街巷,漫步其间感觉仿佛穿越回了往日的时光。在距今已有多年历史的明清砖木结构建筑群天后宫,见证青岛城市的起源与发展,每年春节期间都会在此举办天后宫新正民俗文化庙会。到百年老字号春和楼品尝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工艺制作的香酥鸡为代表的非遗宴。
下午来到奥帆中心逛情人坝,顺着海岸线来到燕儿岛公园,这里是国家级非遗-鸳鸯螳螂拳传承基地。鸳鸯螳螂拳第五代传承人孙丛宅孙日成父子在公园设立传习基地,定期免费教授居民练习鸳鸯螳螂拳,每到节假日,还教授社区里的孩子们习武健身。
到植秀堂,体会八白散传统养生驻颜技法,体验“植物秀面”、“经络御术”、24节气“古法灸”等应季养生项目,传承非遗特色,弘扬内外兼修之美。
二、“非遗之旅”
——登海上名山听道教音乐
(一)线路安排
崂山风景区-太清宫-王哥庄大馒头-晓阳春茶艺礼俗-民俗
(二)线路特色
崂山风景区素有”海上第一名山”之美誉,冬日来到崂山风景区,看满山银装素裹。走进太清宫,欣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教音乐,学习道教武术,听崂山民间故事,品崂山绿茶,感受非遗魅力。冬天,王哥庄街道的馒头街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漫步在远近闻名的“馒头街”上,浓郁的麦香味扑鼻而来,家家户户热气腾腾……在这里,人们用当地特色大馒头“蒸”出了一条致富路。
崂山绿茶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史上多有方士道家往来常驻崂山。崂山自古流传“喝了山茶叶,头清眼明去心火;吃了绿茶草,血脉通畅身体好。”位于崂山王哥庄晓望社区的御茗山房--茶文化空间,以“安于心,宁于静”为体验宗旨,可以体验手工炒茶、主题茶会、茶艺表演、茶艺培训、茶膳等多种主题内容,还可以品尝非遗特色海蜇宴、石花菜凉粉、王哥庄大馒头等特色美食。
崂山道教武术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之一,而道教对中华武术的发展,贡献尤大。元明时期,是道教武术流派纷呈的全盛期。崂山道教武术是中国道教武术的一个重要门派,是崂山道教文化的重要支柱之一,与崂山道教音乐成为崂山道教“两大精髓”,其主要特点是以柔为主,用柔发力,柔中有刚,“柔起来似面条、用起来如弹簧”。崂山茶的制茶技艺,自清代光绪年间起盛行于崂山脚下(今崂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境内),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清光绪十一年(公元年),江氏先人十六世嵋先(江嵋先,字麟山。儒业),考中秀才后回乡教书。有感于学生和乡亲们夏日困倦劳顿,于是潜心研究,独创了以烘、焙、揉、捻等多道工序加工的崂山茶制茶技艺并传承至今。
崂山面塑,俗称饽饽、馒头、馍馍等,一般是由发酵的白面加工成各种艺术造型,蒸熟并加以艺术点缀而成,是崂山地区农村世代相传的手工艺面制品,是一种由风俗习惯久而积淀成的极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体现出乡间百姓的纯真朴实和审美追求,具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
崂山绿茶的制茶技艺,自清代光绪年间起盛行于崂山脚下(今崂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境内),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清光绪十一年(公元年),江氏先人十六世嵋先(江嵋先,字麟山。儒业),考中秀才后回乡教书。有感于学生和乡亲们夏日困倦劳顿,于是潜心研究,独创了以烘、焙、揉、捻等多道工序加工的崂山茶制茶技艺并传承至今。
石花菜又称草珊瑚、麒麟菜,用这种特殊海菜制成的凉粉称为石花菜凉粉,据《崂山民俗大观》记载:崂山人俗称“冻菜凉粉”,是经过精心熬制而成的一道健康食品,在青岛沙子口地区世代相传,是喜庆酒席和民间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地方风味特色小吃。
“崂山茶艺礼俗”包含布具、净手、赏茶、洗杯、候汤、煮茶、奉茶(敬茶)等多个步骤,整个过程将传统文化、道家养生、道德教化有机结合,同时融茶文化、舞蹈和音乐于一体,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王哥庄海蜇加工技艺发源于青岛崂山区王哥庄街道黄山社区,从建村之初渔民们就靠海吃海,世代和海蜇“打交道”,有着多年的历史。海蜇入馔,始见载于晋代《博物志》;唐代《岭表录异》、元代《云林堂饮食制度集》记有食用方法和制作方法;自明代开始,人们才开始生食海蜇,注重食疗,《归砚录》、《医林纂要》阐述了医疗功效。
三、“非遗之旅”
——泡海洋温泉品琅琊传说
(一)线路安排
胶州湾隧道-青岛红树林度假世界-琅琊台景区-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中心-阿朵花屿
(二)线路特色
乘车穿越胶州湾隧道,赴西海岸新区,第一站来到青岛红树林度假世界,入驻海景客房,看海上日出,迎接新年第一缕阳光。还可以到红树林汤泉泡头汤,在广场一起参加华夏风雅秀汉字文化节,国学表演、非遗演奏、国风舞蹈等不要错过哦。
随后来到琅琊台风景区,在这里,你可以沿着当年秦始皇走过的“御道”,登上琅琊台环望大海、感受秦始皇向往海上仙山的心怀。赏蔚然壮丽的自然风光,聆听徐福传说和琅琊台传说。
在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中心感受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中心是省内最大的非遗体验中心,该中心拥有世界级、国家级、山东省级、青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展示馆、茂腔博物馆、麦秸画展示馆、鲁锦鲁绣展示馆及古法造纸、活字印刷术、传统扎染、手工陶艺、泥老虎彩绘、传统剪纸等多个非遗体验场馆,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旅游相结合,真正让游客零距离接触传统文化。
在阿朵花屿参与汉服体验,到非遗商店选购山东特色非遗产品。
四、“非遗之旅”
——喝老酒听柳腔惬意慢时光
(一)线路安排
即墨古城-即墨老酒博物馆-即墨花边博物馆-青岛胶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大欧村--韩家民俗村
(二)线路特色
即墨古城千年风韵,非遗文化源远流长,即墨老酒陈香四溢。远离城市喧嚣,在温泉镇开启一场修身静心之旅,泡海水温泉,品即墨老酒,用旅行荡涤心灵,度过一段毫无纷扰的惬意慢时光。
每到年关,古城将推出“即墨古城过大年”活动,举办迎春灯会,营造出浓浓的节庆氛围。到即墨花边博物馆体验被视为“抽纱妙品瑰宝”的即墨花边。
青岛胶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山东首家非遗博物馆。余件民俗藏品,千百年胶东古老文明。做面食、看酿酒、学扎染、唱柳腔、制风筝,了解非遗保护,开展社会教育。
到大欧村,参观大欧村和鸟笼博物馆、茂腔博物馆,体验家家制作鸟笼的浓厚氛围,采购心仪的手工制品。
韩家民俗村以渔、盐、耕、读”为主题传承了胶州湾海洋渔盐文化,在深入挖掘整理古东夷部落文化、人文始祖盐宗夙沙氏文化、渔祖郎君氏(伏羲氏)文化为代表的渔盐非物质文化遗产、遗址、传说修建而成。展现了东夷渔盐文化之源流,再现了古海岱地区海洋特色文化场景与先民远去的生产生活习俗;听夙沙氏煮海成盐的传说,了解盐的由来;通过参与渔网编织体验性课程,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和创新发展。
五、“非遗之旅”
——流连九曲巷沉醉古岘美味
(一)线路安排
胶州六艺城--胶州秧歌--平度古岘九曲巷-店子镇--蓝树谷青少年世博园--新河镇
(二)线路特色
到胶州文化馆参观非遗展览,参与非遗手工体验。到胶州六艺城体验孔子六艺,观赏黑陶技艺。在广场、社区欣赏胶州秧歌,融入胶州市民生活,参与秧歌节等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
“胶东王都,人文古岘”。走进平度古岘镇九曲巷,在人文小镇的历史斑驳中,共同聆听非遗故事(二十四节气缘起于此),增加篇幅,品非遗美味。来到平度,有一种美食一定不能错过,这种美食需要经过多道工序腌渍,最后放进特制的火炉中煨烤,而烧烤用的木炭一定要是白蜡木,这就是香嫩酥脆的腊杆陈泥炉烧鸡,就在古岘一里村。
蓝树谷青少年世博园设有57个体验场馆,可以在国学馆诵读古典文学经典及诗歌,在民俗手工艺馆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内采取图片展现、文字述说、场景再现、多媒体演示,让体验者亲身感受到几百年乃至几千年的传统民俗文化。在现代手工艺馆,通过丝网花、不织布、发卡、衍纸等项目的体验,体验动手制作的快乐。此外还有科技馆、消防馆、气象地震馆、电力馆、交通体验馆等体验场馆。平度百姓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孕育出了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到店子镇参观火烧制作技艺,品尝店子火烧、店子香肠等道地风味。到新河镇参观草编博物馆,沉浸于草编技艺海洋,体会传统手作魅力。
六、“非遗之旅”
——看木偶大戏尝莱西鱼鲜
(一)线路安排
产芝村-莱西湖-莱西木偶艺术馆-莱夷古乐博物馆-洙河广场
(二)线路特色
莱西位于青岛北部,这里一年四季瓜果飘香,尽享四时田园之美,山野间谱写着诗与远方。让我们一起到莱西享受惬意的休闲度假时光。
产芝村,灰砖、黛瓦、石头路,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古村更显韵味;北靠半岛最大的水库莱西湖,休闲垂钓之后,来一顿鲜美全鱼宴,好不满足;在莱西木偶艺术馆听木偶戏,欣赏剪纸、皮影、木偶等工艺品,品味民俗文化。根据年出土的大木偶考证,早在西汉时期,莱西就有了木偶戏的存在。自清朝同治时期以来,莱西木偶戏历经六代传承和发展。
到莱夷古乐博物馆欣赏莱夷古乐,莱夷古乐是上古至夏商周时期居住在山东半岛地区原居民莱夷民族的原始乐舞,最古老的音乐体系之一。
到洙河广场,欣赏莱西秧歌、莱西木偶戏、莱西花棍、莱西鼓吹乐等演出,还有莱西砖雕、莱西雕刻葫芦、莱西果模等,这些“非遗”项目,无一不体现着莱西市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莱西木偶戏又称“头子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七、“非遗之旅”
——逛民俗村听海盐传说吃流亭大馒头
(一)线路安排
郎君庙--天后宫--盐宗庙--清风苑--民俗博物馆--渔盐博物馆--流亭面塑
(二)线路特色
韩家民俗村以渔、盐、耕、读”为主题传承了胶州湾海洋渔盐文化,在深入挖掘整理古东夷部落文化、人文始祖盐宗夙沙氏文化、渔祖郎君氏(伏羲氏)文化为代表的渔盐非物质文化遗产、遗址、传说修建而成。展现了东夷渔盐文化之源流,再现了古海岱地区海洋特色文化场景与先民远去的生产生活习俗;听夙沙氏煮海成盐的传说,了解盐的由来;通过参与渔网编织体验性课程,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和创新发展。
韩家民俗村国家3A级景区,景区占地余亩,历时8年修建而成。景区以渔、盐、耕、读”为主题传承了胶州湾海洋渔盐文化,在深入挖掘整理古东夷部落文化、人文始祖盐宗夙沙氏文化、渔祖郎君氏(伏羲氏)文化为代表的渔盐非物质文化遗产、遗址、传说修建而成。展现了东夷渔盐文化之源流,再现了古海岱地区海洋特色文化场景与先民远去的生产生活习俗。目前已申报获批了4项省级非遗:《盐宗夙沙氏煮海成盐传说》、《木质渔船制作技艺》《东夷渔祖郎君庙会》《渔网的编制技艺》1项市级非遗。郎君庙纪念“渔宗”郎君,据《易经·系辞下》记载:“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作结绳而为网罟,东猎于海,以佃以渔。”记载的就是郎君。每年清明节期间我们都会在这里举办“渔祖郎君庙会”《渔祖郎君庙会》被国家农业部办公厅评为“国家级示范性渔业节庆”活动,在年获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胶州湾的保护神是郎君,天后宫纪念的是妈祖,妈祖是流传于中国沿海地区的传统民间信仰,妈祖文化体现了中国海洋文化的一种特质,“有海水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妈祖”。
盐宗庙纪念“盐宗”夙沙氏。据中国盐业史记载,盐是由中国发明发现的。省级非遗——夙沙氏煮海成盐的传说,讲述了盐的由来。
清风苑是一处以古代廉政文化为主题的教育场所,于年4月建成使用,并被中央纪委确定为全国廉政文化建设工作联系点。基地共分为清官颂、贪官戒、民间美德故事、书法石刻长廊等4个版块,通过微缩场景、蜡像、画轴、互动体验、动漫视频等表现形式,以场景还原故事、以故事传播廉洁文化。
渔盐博物馆,以实物和壁画、照片、模型的形式展示盐的发现以及胶澳盐业生产发展的历史,渔业生产的器具、沿海渔民作业渔场的分布以及渔盐之利给郎君港先民所带来的繁荣景象等内容。年我们韩家民俗村被评为山东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在渔盐博物馆特设渔网编制课程,通过参与渔网编织体验性课程,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和创新发展,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渔盐博物馆分别做上展架介绍《盐宗夙沙氏煮海成盐传说》、《木质渔船制作技艺》、《渔网的编制技艺》让游客充分了解各个省级非遗项目。民俗博物馆有石器展区、服饰展区、家具展区、床榻展区、生活用品展区及农具马轿展区八个展区,通过实物、壁画的形式向参观者展示古代先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和生产民俗文化。
流亭社区现场体验流亭面塑制作技艺。流亭大馒头历史久远,据《胡氏族谱》记载,流亭大馒头由胡象续,胡象球始创于清同治年间(年前后)至今已有余年历史。从创始至今,已传至第六代。其特点是健康营养,清香微甜,软硬适度,无添加,零防腐,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小麦的原汁原味。
流亭磨坊大馒头第五代传承人唐彩玲,传承这门技艺已有40余年,把流亭大馒头之前单一的品种发展到了十余个品种,近百种款式。民间婚庆喜事,生日庆典,生子添喜,馈赠亲友,祭奠供奉等所需花样已经俱全,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喜爱。
年流亭磨坊大馒头被城阳区评为“旅游特色产品”年该制作技艺列为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年6月在山东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寻味齐鲁---百城千味”非遗特色美食大赛中脱颖而出,获得“山东非遗美食60强”的称号。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