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于民星通讯员苏彬
5月28日,“绿色林场的红色印记”媒体行活动走进昆嵛山林场,参观文化馆、无染寺、昆嵛山革命纪念馆,感受胶东绿色高地深处的红色文化。
昆嵛山横贯山东半岛东部,跨山东省烟台市、威海市,是胶东半岛的生态屏障,是中国赤松的原生地和全球赤松林分布面积最大、保护最完好的天然分布中心,其群落在自然演替中达到亚顶级状态,是不可多得的自然生态博物馆和珍贵物种基因库;是胶东半岛东部木渚河、黄垒河、汉河、沁水河4大河流的发源地,被称为“胶东水塔”。
昆嵛山林场就位于昆嵛山主峰泰礴顶(含)北、西、西南顺延山体,总面积47.平方公里(.2公顷,亩),创建于年,是我省最早建立的国有林场,与泰山、崂山、徂徕山林场并称为山东省四大国有林场,是烟台市唯有的市属国有大型林场。
“主要从事森林资源的安全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工作。”据林场相关负责人介绍,77年来,昆嵛山林场先后经历了年至年的支援革命战争阶段,年到80年代初的以林养林阶段,80年代初至今的科学营林阶段。“目前,林场共有林地面积达到.99公顷,全部为国家公益林,活立木总蓄积32.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98.13%。”
在绿色掩映的历史长河中,昆嵛山还是胶东革命的摇篮,是胶东革命的根据地,是胶东革命的“井冈山”。自年,昆嵛山脚下的文登县境内诞生了第一个党小组开始,到年,文登县已有3个党支部、若干个党小组,党员40多名;同时,在昆嵛山西北方牟平县的许多村落,也设立了多个秘密联络站和联络点,昆嵛山成为了胶东党组织早期活动的中心地区,成为胶东的“小苏区”。
年的“一一﹒四”武装革命暴动的种子在昆嵛山的庇护滋养下发展壮大成“中国工农红军胶东游击队”,成为中国北方仅有的两支红军武装之一。年,这支队伍参加天福山起义,组成“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举起了胶东武装抗日的大旗,拉开了胶东人民武装抗日的序幕,打出了昆嵛山“江北井冈山”“胶东小苏区”的威名。在解放战争中,昆嵛山作为重要的松油、木炭和木材产区,解放军的东海兵工厂、东海造枪厂、胶东兵工六厂都设在昆嵛山,生产了大量枪支弹药,有力支援了革命战争。
近年来,昆嵛山林场以生态觉醒和环境科普、红色教育为核心,以“原汁原味原生态,真山真水真自然”“保护真文物,不造假古董”为导向开展生态旅游。先后建成森林文化博物馆、蝴蝶馆,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揭示生态平衡原理、倡导追求生态安全;充分传承红色基因、挖掘红色文化,昆嵛山革命纪念馆、一一·四暴动策源地旧址两处红色教育纪念馆,成为烟台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历经了艰辛与困苦,昆嵛山林场人无私奉献、艰苦创业,既守住了漫山遍野的绿水青山,又闯出了和谐发展的生态之路。昆嵛山国家森林公园五大景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资源不断丰富,游客美誉度不断提高,年游客接待量超2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余万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