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之美,古今共谈。蕴山海之灵,得人文之惠的崂山,孕育出了无数名胜古迹,千百年来,引发了世人无穷的好奇之心,历代不乏名人雅士前来探胜观光,即兴成文,他们留下的那些流布人口、传之后世的诗词文赋,更使得这片清奇幽深的山海胜境,增加了更加丰富深沉的人文意味。
本期带大家走进明代文人邹善创作的《游劳山记》。
”《游劳山记》
明·邹善[1]
隆庆戊辰孟冬之望[2],邹子善携诸生游大泽山。兴勃勃未已也,遂订劳山之行。
越明日抵平度。明日抵即墨。雨阻一朝夕。越晨霁……由东南行五十里,至鹤山。登其巅,望东海,了无津涯,心目恍然,非人间境。王别驾九成、朱守备衣携酌岩下,幕天席地,乐融融也。
由鹤望上苑行,峰峦层叠,咸莲花状,耸云霄中。将暝,至上苑,寻丘长春炼药处。坐已,道人报:月上矣。遂登狮子峰观月,月色映海波,已溶溶不可状,而暮潮复撼激峰山有声。取酒酌崖头,诸生放歌,铿然与海涛应,不知身之尚在人境也。卧未几,道人鸣钟以唤客,于是骈兴[3],复上狮崖。东向,顷之,满天霞彩,绚烂映海中,海面尽赤;又顷之,红光一道,从霞彩中直冲霄汉。成曰:“此旭日升处也。”又顷之,如大银盘中涌一朱轮,荡漾上下,若熔金状。已而渐升,咸谛视无瞬。予顾诸生曰:“斯时念有妄[4]乎?”不谋而一口应曰:“无之。”于是再酌复歌,更为《明崖赋》曰:“闲玩明明崖,日月递来往。沧波渺无涯,空明绝尘想。“下,憩于老君洞,杨令曰:可更额为“犹龙”。
[1]邹善:邹善(-),字继甫,号颖泉,明代江西安福人。明隆庆二年(),时任山东提学的邹善曾来游崂山,写下《游劳山记》。
[2]孟冬之望:即十月十五日。
[3]骈兴:兴致未尽,一兴又起。
[4]妄:妄想,尘世的念想。
复观仙人桥、白龙洞,眠龙石而行,约山行五十里,至华楼,月隐隐映松林间,清光逼人。越晨,观玉皇洞,涉玉女盆,复稍东,坐仙岩以望巨峰。或曰,上苑南即上宫,华楼东为巨峰,游若有未尽者,海之奇,尽上苑,山之奇,尽华楼,涉固不能尽,亦不必尽也。复游南天门,坐平石上,石如台,前列华楼,后环攒峰,右左覆松数千株,苍翠可掬,天风飒飒,时来作海涛声,与歌声相和,於是纵歌复酌,浑如身历蓬壶中,数时矣,予复问曰:“此时念尚有妄乎?”亦咸应曰:“无之。”时孙二守元卿、黄大尹作孚设酌[5]。饷罢,下华楼,见一石岩甚奇,问曰:“此何石?”众曰:“此所谓接官亭者,”因更之为“迎仙岘”[6]。赋曰:“相逢俨列仙,人吏谢凡缘,传呼仙子避,绝倒石崖巅。”复穿黄石洞,游黄石宫,相顾慨伐树者之愚,与造石椁何异。及暮,兴尽而后归。
夫岩壑之幽,沧溟之广,日月之奇,数日可谓遍历而备尝之矣。方其对山水,玩日月时,其心寂寂然、廓廓然、炯炯然,何也?噫!吾心本自幽邃,本自广大,本自光明,一有所触,则心境会而本真露,斯固吾人平旦时也能真识此体,而时保之。处尘坌不异清境,居屋漏常对真明,则志气如神,喧寂一致,方可以言学,方可以言游。不然幽还岩壑,广还沧溟,明还日月,依然旦昼之牿[7]已矣,而又何取於斯游。六一公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予谓,兹游又或不专在山水间。因放歌曰:“到此浑如尘外人,不须炼药问长春。千峰离却人如旧,不负千峰负此身。”又歌曰:“观日崖头奇更奇,万缘何处总无知。欲求别后真消息,常似狮崖对日时。”诸生相对,咸惕然[8]有省。遂书以为游劳山记。
[5]作孚设酌:诚信恭敬地摆设酒宴。
[6]仙岘:小而高的山岭。
[7]牿:同“梏”,桎梏,束缚。
[8]惕然:警觉醒悟貌。
崂山作为海上第一仙山,历来有诸多文人墨客攀登游览过,并且留下了许多诗赋词句以及游记文章等。明代邹善的《游劳山记》详细记述了他及众友人游览崂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语言极其优美,骈散结合,富于韵律感。写情状物上情景交融,描绘了多幅奇幻仙灵的世外美景。说理议论上,夹叙夹议,有感而发,引人深思。
?
ArticulatedBus
冬季的第一个月,作者和众友人游览过大泽山后并不尽兴,于是商议再度游览崂山。先在即墨停留了一日,游览过鹤山后,作者一行又接着游览上苑。关于上苑山峦的特点作者描写得绘声绘色,层峦叠嶂,直言山势的连绵起伏,广阔无垠,山峦都好像盛开的莲花一样耸立在缥缈的云雾中。这种比喻不仅极富美感,而且化静为动,具有一种流动的动态美。
夜色已至,月亮升起,作者一行人登上狮子峰,静赏月色。站在山巅之上赏月,一幅恬淡静好的月夜图就通过作者优美的笔端缓缓地浮现出来了:月光柔和地洒在一望无垠的大海之上,随着浪花闪烁翻腾,海水与月光自然相融,朦朦胧胧的,潮水断续拍打在山峰峭石上,激荡出铿锵有力的声响。一动一静,一刚一柔,美不胜收。此情此景,自然引得作者一行人心情豪迈,于是把酒放歌,纵情言欢,浪花的每一次声响,都伴随着游人们的回应。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这实在是登山的一大乐趣。
?
纪春章
日有昼夜之分,月色再好,也会有消逝的时候,但不必惋惜,因为即将迎来的是满天朝霞。在把酒言欢之后,没过多久,天色已经开始渐渐通明,于是一行人又登上狮子峰,只见满天的霞光铺满整片天空,映照整片大海,湛蓝的海水此用也交幻成赤红色,一片火红的景色,又过了不久,一道红光仿佛冲天火名从霞光中冲出,过了不久,就看见红光逐渐呈现银盘状,红红艳艳,好像不停燃烧的金色火焰。作者一行人被这种超然于世的景色深深迷住了,都目不转晴、屏息凝神地观望着。
?
纪春章
在这个时候,作者心有所触,于是回头询问众人:此时此刻,大家心里还有其他的杂念吗?大家不约而同地回答“没有”。可见,美景的确有一种直抵人心的作用。众人再次把酒言欢题诗作赋,写下了“闲玩明明崖,日月递来往,沧波渺无涯,空明绝尘想”的佳句。
一行人继续往崂山深处探索,先后到达仙人桥、白龙洞等地方。沿着山路行走了大约50里,到达崂山另一个美丽的景点——华楼。月光仿似害羞的姑娘,隐藏在山竹当中,朦朦胧胧而又清秀逼人。作者不禁发出了感叹,崂山实在是太广大了,想要穷尽显然是不可能的,最美的山海风景可以选择上苑,最奇秀的山川风景可以选择华楼,饱览了这两处美景也就不枉崂山之行了。
紧接着,作者一行又来到南天门。南天门的地理位置是相当优越的,这里地势相对平坦,岩石也如平台,可以供人休憩。前面就是华楼,背靠层峦的山峰,左右是密密麻麻的松树柏树,清幽而有禅意。阵阵清风吹动着松柏,发出簌簌的天籁之音,与大海的阵阵波涛声互相迎合,颇有趣味。作者一行人唱歌应和,心情舒畅不已,再次把酒言欢,不亦乐乎。
?
n
再次感受这自然美景后,作者又问众人是否还有杂念,众人再次回答没有,可见这自然的神趣早已经浸入他们的心灵之中,使他们忘却了凡尘的种种嘈杂。这不能不说是大自然的奇妙之处。在走下华楼的时候,一行人发现一块奇特的岩石,于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命名为“迎仙岘”,并且在此题诗:“相逢俨列仙,人吏谢凡缘,传呼仙子避,绝倒石崖巅。”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游览黄石宫的时候,众人看到许多树木遭到砍伐,不觉痛心不已,斥责伐树人的愚蠢,这从侧面可以看出他们对自然的珍惜和喜爱。
?
n
兴尽而归,是出外游玩最好的结果,而能够在游玩之后获得心灵的宁静,并感悟人生真理更是难得。像崂山这样的奇异仙境毕竟是世间少有的,而大多数人平日里也是身陷在嘈杂繁琐的俗世中,倘若不能保持一种内心的安宁,就会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念及此处,作者不禁想到欧阳修的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于是放声高歌:“观日崖头奇更奇,万缘何处总无知。欲求别后真消息,常似狮崖对日时。”有景有情,有理有趣,崂山之游,不虚此行。
*本文所提及的地名均来自于史料,由于历时演变,其名称与区划或与今不同。华楼游览区目前暂未开放。
END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