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在山东的名气很大,有“泰山云虽高,不及东海崂”的说法。“东海崂”就是崂山,崂山是我国众多名山中,唯一一座从海边拔地而起的山,最高峰崂顶海拔米,是我国海岸线的第一高峰,有“海上名山第一”的美誉。不过大多数人知道崂山,应该是从蒲松龄的《崂山道士》开始的,文中那个求穿墙过壁法术而不得的王七给了崂山几分幽默,那个法术高深的崂山道士则为崂山披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传说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来此求仙问道,鼎盛时期山上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而道教的显赫人物丘处机、张三丰都曾在此修行。所以今天,道教名山和海光山色是崂山的两大卖点。游崂山有南线、东线、中线、水路四条路线,我们选择了最具代表性的南线。南线上各个景点都比较分散,必须购买观光车票。在八水河下了车,开始登山。天气很冷,但走到龙潭瀑时已全身发热。艳阳高照,走到上清宫时已是浑身冒汗。上清宫需要另外收门票,估计里面也没什么好看的,就没有进去,倒是门前的那棵树很大很挺拔,有点看头。上清宫上面就是明霞洞了,也要另外收门票,也没有进去,从小路下山,往太清宫进发。从明霞洞到太清宫大概是半个小时的路程,但是我们走错路了,在那条高高低低、盘旋在谷底悬崖边的山路上,走了5个小时才走了出来。不过一路上风景绝美,溪水清澈,怪石嶙峋,两边高峰突兀,谷底清幽宜人,就是走在悬崖边上,也是壮美多于惊险。在谷底的一些地方看到了一些露营和野炊的痕迹,估计这是一条驴友的户外穿越路线。终于走了出来,但没想到是这条小路的出口竟然是八水河,兜兜转转了6个小时,又回到了原处,此时也是下午的4点来钟。又坐上了观光车,3分钟就到了太清宫跟前。太清宫就在大海边上,为崂山道教的创始人张廉夫于西汉时建立,曾鼎盛一时,但明朝时一度衰落,僧人憨山大师趁机推到了太清宫,在原址上建起了海邱寺,从而引发长达十年的僧道之争。斗争以道家的胜利结束,道士推到了海邱寺,重新建起了太清宫。想起了道教发源地——青城山的僧道之争,那场斗争还打到了皇上那里,结果唐玄宗了下封诏书:“观还道家,寺依山外”,但他把“清城山”写成了“青城山”,山是被道家争了回来,但名称从此变成了青城山。虽然那两场斗争都是道家胜了,但还是无力改变“天下名山僧占多”的事实,看看现在峨眉山、五台山的响亮名头就知道了。不过眼前的太清宫名头也不小,它是崂山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庙宇,在国内也是仅次于北京的白云观,称为全真道教的“天下丛林第二”。不过眼前这“天下丛林第二”还要另外收门票,尽管名头不小,丹比这名头更大的庙宇也看多了,所以也没进去。走了走宫边的木栈道,就四处找吃的,早上8点吃了早餐,现在也快5点钟了,爬山途中是喝了几口山泉水,但粒米未进,肚子早就饿坏了。但崂山上几乎所有的商店都关门了,仅有一间还在营业中,可是里面只出售一些纪念品,门口倒是摆在一盘不知名的瓜果,挑了几个准备付钱,老板看了看说:果已经冻坏了,还是别买吧。感叹了一句:并不是无商不奸。以前曾听说山东人卖顾客包子,他会告诉你这些是今天做的,这些是昨天留下的。现在看来,果然是确有其事。天色已经渐渐暗下来了,在太清宫前又坐上了观光车,往青岛市区返回,崂山一日游就这样结束了。俗话说“天上人间,海上崂山”,山海相连的崂山确实值得一游,虽然途中误入荒径,错过了不少著名景点,但又从中领略了很多原始、惊险绝美的风景,感觉比那些所谓名胜强多了,总的来说,“海上名山第一”的称号,崂山还是当之无愧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