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啤酒股价闪崩,引发投资者诸多猜想。
近年来,青岛啤酒的营收总体保持稳步增长,但增幅有限,不过,得益于产品结构升级以及强化费用管控,公司的盈利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同时,公司也加大分红力度,更好地回报投资者。
股价为何闪崩?
7月19日,市值千亿的啤酒龙头——青岛啤酒,股价在午后放量闪崩,跌幅一度逼近7%,最终以跌幅5.75%收盘,股价94.42元/股。
青岛啤酒股价的大跌引起了投资者的讨论,有观点认为与即将披露的半年报业绩相关,也有观点认为是受到18日晚解禁公告影响。
据短平快解读了解,青岛啤酒中报的预披露时间是8月28日,也就是还有差不多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另外,青岛啤酒董秘张瑞祥回应媒体称,中报还在编制过程中。
18日晚,青岛啤酒披露股权激励股份4,,股将于7月24日上市流通,占总股本的0.32%。具体来看,本次共有名激励对象符合解除限售条件,其中董监高9人,本次可解除限售股份合计30.2万,占比约6.98%,其他核心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核心骨干人员,本次解除销售股4,,股。更多详情如下图:
按18日收盘价.18元/股计算,青岛啤酒本次解除限售股份对应的市值约4.34亿元。需要指出的是,上述限售股的授予价格为21.18元/股,即如今股价是该授予价格的4.73倍,从这点来看,投资者是在担忧青岛啤酒上述激励对象是否会实施减持。
今年4月24日,青岛啤酒董事长黄克兴、总裁姜宗祥、副总裁王瑞永、财务总监侯秋燕、营销总裁蔡志伟、副总裁徐楠、董秘张瑞祥等董事、高层拟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分别不超过1.5万股、1万股、1万股、1万股、1.3万股、1万股、0.75万股,合计不超过7.55万股。
青岛啤酒表示,本次公司管理层减持股份,是基于支付股权激励认购过程中的融资还款及解禁支付相关费用的需要,管理层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充满坚定的信心。
截至7月5日,姜宗祥、黄克兴已经完成减持,套现金额分别为.52万元、.79万元,而其他高层的减持计划尚未有最新进展。
在高层原减持计划尚未实施完毕之际,青岛啤酒的员工股权激励股份再次迎来解禁,投资者担心股价再次受到减持影响也是情有可原。
截至20日收盘,青岛啤酒股价有所回暖,涨幅1.67%至96元/股,总市值亿元,TTM市盈率32.45倍。
存量时代下的改变
青岛啤酒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以其前身成立时间年计算,发展史早已超过年,是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字号。年,青岛啤酒登陆上交所、港交所,是国内首家同时在两地上市的企业。
自上市以来,青岛啤酒历经多个阶段,其中品牌战略由原来的“1+3”、“1+1+N”,再到如今的“青岛啤酒主品牌+崂山啤酒第二品牌”,从年至今,公司持续和提升青岛啤酒的高端定位,坚持“高质量发展”战略。
据短平快解读了解,年至年(报告期内),青岛啤酒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5亿元、.84亿元、.60亿元、.67亿元、.7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4.89%,增长较为有限。
即使如此,青岛啤酒近五年的营收规模在行业中也是靠前,例如华润啤酒同期的营收从初期.67亿元上升至末期.6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近2.56%。
自年以来,啤酒产量见顶回落,行业进入整合阶段,已经进入存量时代,行业增长逻辑从“量价齐升”转变为“价增驱动”,这也是近年来啤酒行业规模之所以还能保持增长的关键因素。
换言之,消费者购买的啤酒产品价格总体是越来越贵的。
与白酒行业相似,啤酒企业在产量量缩之际,纷纷迈向了产品高端化的进程,而青岛啤酒则在近年来推出了“一世传奇、百年之旅、琥珀拉格、奥古特、鸿运当头、经典、桶装原浆啤酒、皮尔森、青岛啤酒IPA”等一系列产品,布局多价位带。
从结果来看,青岛啤酒品牌报告期内销售额及销量总体向好,均呈现上升态势,其中销售额分别为.19亿元、.81亿元、.51亿元、.96亿元、.1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36%,大于同期总营收年复合增长率。
同期的销售量分别为万千升、万千升、万千升、万千升、千升,年复合增长率3.23%。
与青岛啤酒品牌向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他品牌(主要指崂山品牌)的销售额在报告期内没有多大变化,分别为.15亿元、.38亿元、.87亿元、98.77亿元、.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0.41%。
同期的销量呈现下降趋势,分别为万千升、万千升、万千升、万千升、万千升,年复合增长率-3.12%。从数据分析,崂山品牌产品的平均价格也是有所上涨的。
从产能利用率来看,青岛啤酒报告期内的产能利用率总体有所下滑,分别为70.10%、70.28%、69.24%、68.97%、67.47%,公司在国内拥有全资和控股的啤酒生产企业数量则从初期62家减少至末期的57家。
今年第一季度,青岛啤酒实现营业收入.06亿元,同比增长16.27%,作为对比,同期重庆啤酒、燕京啤酒、珠江啤酒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0.06亿元、35.26亿元、10.35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4.52%、13.74%、18.75%。作为A股啤酒龙头,青岛啤酒的营收还是值得肯定的。
盈利能力持续加强
报告期内,青岛啤酒的盈利能力表现亮眼,归母净利润节节攀高,分别为14.22亿元、18.52亿元、22.01亿元、31.55亿元、37.11亿元,同比增幅均为“十位数”,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7.1%。今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28.86%至14.51亿元。
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摊薄也从初期上升7.91%上升至末期的14.55%,累计上升6.64个百分点。
分析来看,青岛啤酒净利润水平的大幅提高,除了产品结构升级带来的积极影响之外,还与公司在报告期内强化费用管控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据短平快解读了解,报告期内,青岛啤酒的销售费用分别为48.69亿元、51.04亿元、35.73亿元、40.97亿元、42亿元,销售费用率从初期18.32%下降至末期13.05%。在年,青岛啤酒会计政策发生变更,将销售费用当中的运输费用重分类至营业成本。
此外,青岛啤酒报告内的管理费用分别为13.86亿元、18.81亿元、16.78亿元、16.93亿元、14.73亿元,自年以来平稳下滑,管理费用率从年高点6.72%下滑至去年的4.58%。
美中不足的是,青岛啤酒的研发费用则保持在较低水平,近两年公司逐渐重视该费用投入,分别为.02万元、.4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3.9%、.8%。从金额来看,是远远无法与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相提并论的,不过这也与行业性质相关。
当然,若能加强研发投入,洞悉市场需求,及时生产出消费者喜闻悦见的新品,也不失为一个增加公司营收的方法。
在盈利较为可观的条件下,青岛啤酒对投资者的回报也是值得肯定的。报告期内,青岛啤酒分红总额分别为6.48亿元、7.43亿元、10.23亿元、15.01亿元、24.56亿元,累计分红总额63.71亿元,股利支付率均在40%以上,分别为45.6%、40.12%、46.49%、47.56%、66.18%。
值得指出的是,青岛啤酒报告期内的总现金(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增长迅猛,从初期.38亿元上升至末期.39亿元,但绝大部分以货币资金形式存在,如何合理增强对资金的利用率是公司管理层应当认真考虑的。
(短平快解读-原创作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PS若稿件侵权或数据有误,请及时联系修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