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型白癜风公益援助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0353303318890248&wfr=spider&for=pc
“绝世绝招绝顶,情倾人倾心倾,仰天一笑望穹苍问句,究竟世上什么最劲。射雕射狮射虎,留英雄身影,仰天一笑望乾坤问句,最高最极限是谁定……”这段《射雕英雄传》的插曲,对许多人来讲是耳熟能详的。当年金庸的这部武侠小说搬上银幕之时,制片演出人员万万没有想到其收视率如此之高,大街上常常会传来其铿锵有力的旋律,社会上甚至刮起一股武侠之风,杨康,郭靖,蓉儿,甚至邱道长成为谈资而被人们津津乐道……而我们这篇文章所要讲的就是电视剧中的“邱道长”的原型人物邱处机,中国道教史上独创一派的,和我们青岛崂山很有些缘分的道教名人邱处机。邱处机(年-年),字通密,道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今属山东省)人,道教全真派掌教、真人,同时还是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养生学家和医药学家。邱处机之所以为南宋、金朝、蒙古帝国统治者以及当时及后世的广大人民群众所共同敬重,是因为他一生做过许多事情,都有益于社会和百姓。其中一件事是对道教进行了宗教改革,使道教吸纳了大量儒家和释家思想,排斥宗教偏见,这在当时是一件非常开明和进步的事情;另一件事是,以74岁高龄行程里远赴西域劝说成吉思汗“止杀爱民”,使许多百姓幸免于难。在《射雕英雄传》的结尾,邱处机曾应郭靖之邀,前往花剌子模为成吉思汗讲道,成吉思汗临终前还念念不忘邱处机,叹道与邱道长相逢恨晚。另外,他还是一个很有学问修养的人。年农历正月十九日,邱处机生于山东登州栖霞。自幼失去双亲,尝遍人间辛苦。从青少年时就向往修炼成仙。传说,他为了磨炼意志,曾一次次将铜钱从石崖上扔到山下,直到找到为止。十九出家宁海昆嵛山(今山东牟平境内),年开始学道。年拜全真道祖师王重阳为师,王重阳为他取名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和其他师兄弟合称“全真七子”,全真七子随王重阳一起在山东和河南传教,弘扬道教全真派。王重阳仙化后,年8月,丘处机隐居磻溪(今陕西宝鸡境内)潜修7年,行携蓑笠,人称“蓑笠先生”,又到陇州龙门山潜修6年,成为全真龙门派创始人。这期间,他“烟火俱无,箪瓢不置”,“破衲重披,寒空独坐”,生活极为清苦,但坚持“静思忘念,密考丹经”,潜心于养生学和道学的研究,并广交当地文人学士,获得了丰富的道学、养生以及历史、文化知识。年三月,丘处机应金世宗之召,从王重阳故居咸阳地区赴燕京(今北京),奉旨塑王重阳、马丹阳(时已去世)像于官观,并主持了“万春节”醮事。对皇帝作出了“持盈守成”的告诫。此时邱处机已名声大振。年(明昌二年)秋,丘处机东归故里栖霞,修建了一处修道之所,金章宗赐匾额“太虚观”,即后来的太虚宫。因该宫地处滨都里村,栖霞人俗称之滨都宫。年邱处机等全真七子从胶东昆嵛山来崂山传道,从此崂山道教皈依全真教,开创了全真道教的“龙门派”。年,丘处机又一次来到崂山,在崂山广收门徒,传经布道,使崂山道教得以迅速发展。这期间,他还对医学和养生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老百姓诊病送药,深受爱戴,同时著有养生学名著《养生消息论》。年,丘处机又应崂山道众之邀自胶州再次来崂山,这是他第三次来崂山。据考,这次是从海上乘舟船而来,靠岸后率众上至南天门,在南天门上举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法事活动。邱处机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诗词造诣也很深,在崂山常常见景生情,即兴赋诗,在南天门的法事活动过程中,命黄冠士奏空洞步虚毕,乃作词一首,名曰“青玉案”,词中尽数描写南天门高险之状和法事活动的壮观情景,镌于上清宫石上。又作诗10首,镌于上清宫玉皇殿西墙外之混元石上。邱处机在此期间,一共留下41首咏唱崂山的诗词,全部镌于山岩之上,都以“长春真人”的名号题序。数年中,邱处机和他的道徒多次到崂山的传道扬法,使崂山迅速发展成中国北方重要道教丛林,同时他本人还著书立说,赋诗作词,从而崂山名声大振,崂山有今天之大道场,大声威,大气势,大格局,邱处机功不可没。后来崂山百姓和道众为祭祀邱处机,便修建了邱祖殿。到了清朝中期,崂山的道教庙宇发展至百余座,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称,从而使远在中国大陆边隅的崂山,蜚声海内外。直至今天,在崂山地区还流传着不少关于邱处机的故事,《邱长春和逢仙桥》便是其中之一。故事说,邱长春没得道成仙之前,曾在崂山的下宫庙修行。有天晚上,他在庙里念完了经,已是半宿时分了。他想自己出家已经多年,但那得道成仙之事不知哪年哪月才能如愿,越想,脑子越乱,于是,他便起身出了庙门。踏着月色,来到庙东的一座桥上,一边溜达,一边便触景生情地吟出一首诗:“白发苍颜未了仙,游山玩水且留恋。不嫌天上多宫府,只恐人间有俗缘。”刚刚吟诵完,忽见迎面走来一个白发飘飘、胡子齐胸的老道。那老道笑嘻嘻地走上来,问他道:“邱道长,听说你几十年来日念经,夜打坐,日日夜夜想着得道成仙?”邱长春听这素不相识的老道一下子道出了他的心思,心中一愣,想道:“看来这老道士不一般,不妨我向他问问那得道成仙的秘诀。”便一下子跪在桥上,对老者磕头求告:“仙师,弟子有眼不识老泰山,请您多多原谅。还请仙师高抬贵手,指点弟子一条得道成仙之路!”老道听后,把手一挥,道:“若有真心得道成仙,明晚月出东山在此叩见!”丘长春一听,喜得急忙朝那老道又磕起头来,抬头再找那老道时,那老道已经没踪没影了,只见他刚才站的地方,留下一块高高直立的大石头。此后一连三个晚上,由于这事那事的,邱长春都因迟到而没有见到老神仙。当第三天晚上邱长春再到桥头时,只在那大石头顶上搁着一串人参果,再一看,这人参果里头的种子全被抠去了。他手捧这串通红的人参果空皮,寻来思去,突然领会道:“啊,他是用这空人参果来告诫我,要想得道成仙,不能无心啊!”到了第四天晚上,丘长春吃完了晚饭,什么也没做,就径直跑到那石桥边的大石头旁,双手抱拳跪在那约定的地点,一边闭目打坐,一边默默念叨:“仙师啊仙师,原谅弟子上两次来晚了吧……”当邱长春刚刚念叨完第三遍时,只听从后山上“呼”地扑下来一阵山风,他睁眼朝那大石头上一看:啊,那白胡子老道不知什么时候已坐在那石头顶上了。只见他朝邱长春微微一笑,语重心长地对他道:“修真恰似上山劳,脚脚难移步步高。若不志心生退怠,直趋上天摘蟠桃。”说罢,腾空远去……从那以后,丘长春便离开人多事杂的下宫庙,到那人少地静的太平宫专心修行,终于修成正果。丘处机诗词造诣颇深,仅在崂山修道期间就作诗词40多首,并曾镌刻于崂山巨石之上,现摘录广为流传的8首——“卓荦崂山云海隅,霏微灵秀满天衢。群峰削玉几千刃,乱石穿空一万株。”“浮烟积翠绕山城,叠嶂层峦簇画屏。遗物建标东枕海,云舒霞卷日冥冥。”“重岗复岭势崔巍,照眼云烟翠作堆。路转山坳三百曲,行人一步一徘徊。”“白发苍颜未了仙,游山玩水且留恋。不嫌天上多宫府,只恐人间有俗缘。”“四更山吐月犹斜,直上东峰看晓霞。日色丽天明照海,金光射目眼生华。”“鳌山三面海浮空,日出扶桑照海红。浩渺碧波千万里,尽成金色照山东。”“五岳曾经四岳游,群山未必可项俦。只因海角天涯背,不得搞名冠九州。”“陕右名山华岳稀,江南尤物九华奇。鳌山下枕东洋海,秀出山东人不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0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