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郊之内我们燎起神柴,照英雄归来。——朱湘《招魂辞》
诗人简介:阿翟永明,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年完成组诗《女人》,被誉为“女性诗歌”在中国的发轫与代表作品。年停薪留职写作。-年赴美。年返回成都,重新开始写作,诗风即变。从80年代开始,一直在风格上寻求各种可能性。年在成都开“白夜”酒吧,同时潜心写作并策划了一系列文学、艺术及民间影像活动,使“白夜”成为颇具盛名的艺术场所。重要作品有:诗集《女人》()、《翟永明诗集》()、《称之为一切》()、《黑夜里的素歌》()、《终于使我周转不灵》(),随笔集《纸上建筑》()、《坚韧的破碎之花》()、《正如你所看到的》()、《白夜谭》()等。另出版有德语诗集《咖啡馆之歌》、法语诗集《黑夜的意识》、英语诗集《更衣室》。年获中坤国际诗歌奖,年获意大利CeppoPistoia国际文学奖,年获第31届美国北加州图书奖·翻译类图书奖,年获第11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
所选诗歌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评析文本由本平台原创并享受版权所有
在古代在古代,我只能这样。给你写信,并不知道,我们下一次,会在哪里见面。现在,我往你的邮箱,灌满了群星,它们都是五笔字形。它们站起来,为你奔跑。它们停泊在天上的某处,我并不关心。在古代,青山严格地存在,当绿水醉倒在他的脚下,我们只不过抱一抱拳,彼此就知道后会有期。现在,你在天上飞来飞去,群星满天跑。碰到你,就象碰到疼处,它们象无数的补,去堵截一个蓝色屏幕。它们并不歇斯底里。在古代,人们要写多少首诗?才能变成崂山道士,穿过墙穿过空气,再穿过一杯竹叶青,抓住你。更多的时候,他们头破血流,倒地不起。现在,你正拨一个手机号码。它发送上万种味道,它灌入了某个人的体香,当某个部位颤抖,全世界都颤抖在古代,我们并不这样。我们只是并肩策马,走几十里地,当耳环叮当作响,你微微一笑。低头间,我们又走了几十里地。罕莫点评:“诗歌在我们的头脑里,生活在我们的回忆中,一切的秘诀在于时间”。按照翟永明的说法,一个是原创的时间,一个是存在的时间。30年前,“穿黑裙子的女人夤夜而来”,她越过词语、越过理智、越过美甚至是死亡,一直把追问高悬在时间的额头。30年来她不喊累、不喊痛、就这样持续写了下来。多年前她曾有每年写一本诗集的愿望,后来她慢了下来。她一点一点的复原、一步一步的勾勒,那些因外界碰触而萌发的种种情绪、气息和诱惑。于寂静中,于尘埃下,她写下的诗句也逐渐有了生命繁盛的循环。在她心中,读者不会像呼吸空气那样自然地去欣赏诗歌,所以,她相信诗钟爱的读者是诗人自己。如今,翟永明的诗歌写作热情由狂热进入一种冷静、清醒和克制,她始终持续着最初的热情,內眺或外眺于大千世界的筑造。30年来,她始终保持着一个罐子的形态,既可以占据黑暗的一角,又可以容纳生活的活水,借以照映内心的寂静和灵魂的本质。而这个“诀窍”就是翟永明的“黑暗意识”。每个人生来就是一个罐子,于外占据空间,于内容纳活水。人乃是一种宇宙,一种诗歌,由有限转向无限,少就是多,有限就是无限。翟永明熟练掌握着化为罐子的本领,在词语的肉身上,展开一场持续的追逐。黑夜深处那唯一的冷静的光明,成为我们内心流淌的期待,而润物细无声则是喧哗中的一种大境界。这首《在古代》把“古代”和“现在”两种时空置于文本,而在相互对比中层层叠叠呈现出了时间在现代空间流变中丧失了激情、诗意和余韵,相反在古代时间却是慢的章节,如木心如是说,“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而现在时间在流行中加快,时间卷入瞬息离合的机器。慢成为一种对过去的怀念,慢成为时下人们向往的生活方式。青山绿水、砖瓦胡同及白墙青砖的叙事流转中,诗的余韵在消逝,消逝的是我们不曾打捞起来的时光。一切流年似水,我们并肩策马,低头、羞涩、追问、回答的过程中,我们又走了几十里地。
(出品/主编罕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