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到楼下超市买啤酒,一交钱才知道龙山泉啤酒涨价了……”
“不觉中崂山啤酒偷偷提价减量,不厚道啊!”
近日,各大社交平台有关“啤酒涨价”的议论多了起来。
商业那点事儿小编走访商超发现,精酿啤酒系列产品动辄十几元,几乎是传统工业啤酒价格的三四倍。当然,传统工业啤酒的价格也有所上涨。几名来采购啤酒的消费者都有同感:啤酒价格上涨明显,啤酒消费较往年高出不少。
11月15日,就有媒体爆出乌苏公司湖北分公司发布了调价通知,通知称,由于原材料上涨,为保证产品质量,乌苏厂家调整产品出厂价格。对此,乌苏啤酒相关负责人予以否认。对于乌苏啤酒近期是否会有调价措施,对方也不置可否。
据不完全统计,年下半年,多家啤酒龙头企业都对旗下产品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价格调整。11月,百威亚太调整地区部分产品价格,提价幅度在3%-10%;9月,重庆啤酒调整疆外大乌苏价格每箱价格上涨6元,提价幅度约10%;7月,华润啤酒勇闯天涯系列产品出厂价每箱价格上涨约4元,提价幅度在10%左右。
除了明目张胆地涨价,不少啤酒企业还推出高端化新品,而这类产品的另一代名词则是“高价”。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其实从年开始,中国啤酒产业就进入到高端化的周期当中,这其中,既有消费端的倒逼,也有产业端自身需求的影响。从整体去看,未来个性化、高端化将是中国啤酒行业发展趋势及主流标签。
销量及产量逐年下降、原材料上涨、主力消费人群流失等因素都是影响啤酒企业做出调价举措的原因。
数据显示,-年,我国啤酒销量从.2万千升下滑至.4万千升。销量持续下滑,企业净利润受影响巨大。
以华润啤酒为例,在啤酒销量巨幅下滑时间段内,年,华润啤酒出现1.61亿港元净亏损;年这一数值扩大到39.95亿港元;年扭亏为盈;年华润啤酒净利润增幅为86.8%,但这却是近五年的最好成绩。而进入年却再次出现下滑,净利润同比下降16.9%。
销量影响产量,五年间,中国啤酒产量累计下降32.6%。年,中国啤酒累计产量.1万千升,年时该数字为.44万千升。
不过,啤酒企业对产品价格上涨做出的解释多为原材料上涨。
华福证券曾发布研报显示,啤酒上游原材料价格多次上涨,进口大麦、玻璃、铝材价格都突破新高,同比涨幅在20%到60%不等,纸箱用瓦楞纸价格也同比上涨近20%,因此预计在-年啤酒厂商有望推动新一轮提价。
百威亚太曾在年一季度交流会上就表示,由于大麦、包装材料等原材料成本上行,自4月起旗下产品根据当地的通胀水平而提价。
此外,主力消费人群的流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啤酒企业。数据显示,以20岁至34岁为主的中国啤酒主力消费人群占总人口比例正逐年降低,已从年的27.3%下滑到的21.8%,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2%。
朱丹蓬表示,啤酒企业旗下产品价格上涨分为主动式涨价与被动式涨价,因原材料上涨等成本上的提升导致的涨价多为被动式涨价。而如今消费者对于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涨价在某种程度上是消费升级及产业结构提升的一种直接表现。
无论啤酒企业价格调整、追逐高端化的诱因是什么,消费者才是买单的人,拥有决定啤酒产品涨价后是否会继续购买的权利。
小编在社交平台发现,龙山泉啤酒涨价后,部分消费者改喝雪花啤酒。有消费者表示,“雪花价格合适,口感也并不比龙山泉差”。
有专家就此表示,消费者买单与否需站在大背景角度看。由于整体CPI指数在提高,通胀程度也在变高,消费者在大环境背景下对于价格变化的敏感度会有所缓冲,对产品有所影响,但并不明显。
对于小幅涨价产品,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不高,接受程度较高,但如果啤酒价格高到“离谱”,消费者也会清醒看待。
以华润啤酒推出售价元两瓶的“醴”高端啤酒为例,一瓶啤酒售价近元,许多网友都发出“太贵了”“喝不起”“有钱人的世界我不懂”等言论。甚至话题“雪花元一瓶的啤酒值得买吗”一时间冲上微博热搜榜,引得业内外人士热议,阅读量高达近万。
在天猫电商平台,消费者对于高端啤酒的态度更为直观,显示月销仅有62的数据远比不上同样为华润啤酒产品的“纯9雪花啤酒”,售价41.52元一箱,月销1万+的数据。
朱丹蓬指出,消费者对于涨价产品及高端化产品是否会买单,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啤酒品质能否匹配价格。而很多产品在低质高价的情况下,许多消费者是不会买单的。但如果是高质高价的啤酒,消费者买单的概率则更大。
王傲/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