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生态是崂山最大的财富,但随着世代更迭、传承往复,也形成了数量众多、散乱分布的坟墓群。为长久保留住崂山的绿色生态,开展墓地整治工作已刻不容缓。近日,人民网山东频道在头条位置重磅推出《青岛崂山:殡葬改革,让先人“逝有所安”,为后代留下青山》,为您解读这场改革如何以饱含人文情怀的务实之举,为子孙后代守好绿水青山。
北宅街道金宝山怀念堂
生态是崂山最大的财富,绿色是崂山最美的底色。
青岛崂山人民世代居住在这青山绿水、蓝天翠树的怀抱之中,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随着世代更迭、传承往复,崂山景色愈加瑰奇绚丽,但也形成了数量众多、散乱分布的坟墓群……
在青岛市崂山区北宅街道办事处“致广大居民朋友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为长久保留住崂山的绿色生态,让子孙后代同享崂山之美,开展墓地整治工作已刻不容缓。
金家岭街道王家村社区居民现场签订协议
改革的温度:
解决好“逝有所安”,免费服务做到居民“心坎”上
殡葬改革,涉及民风民俗和传统观念,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打破几千年禁锢在人们脑海中的入土为安的观点谈何容易,我们推进殡葬改革必须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思考问题,在保护百姓利益的前提下推行。”崂山区分管殡葬改革的副区长李鸿雁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工作才能朝着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
为了获得老百姓的认可,崂山区灵活采取迁移至怀念堂或树葬改造的方式完成治理。所谓树葬的改造标准,即为“平坟头、改卧碑、园林化”,用老百姓更容易接受的几种形式,避免矛盾的形成。旧的问题得到解决,新的矛盾也产生出来,老百姓把自家坟头平掉,或者改成卧碑之后,那往后去世的亲友要葬在哪里?
近年来,崂山区财政投资近2亿元建设了中韩街道枣儿山怀念堂、沙子口街道福海园、王哥庄街道建安山和北宅街道金宝山四处怀念堂,于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可为辖区居民提供5万余个安放格位。
记者来到了北宅街道金宝山怀念堂,一处地宫式的怀念堂被青山围绕,楼顶覆盖的绿植也是被精心打理过的,正对处是一汪颇有设计感的池塘,锦鲤和金鱼在荷叶的衬托下悠然自得……若不是工作人员介绍,难以相信这里曾是一个废旧的采石矿场。
怀念堂的工作人员王宝玲告诉记者:“街道的居民来这里参观后都觉得环境非常好,因为这里的卫生、服务、管理都非常不错,把逝去的家人放在这里,也是图个放心。而且你看这么优美的环境,要是上香烧纸就给破坏了,家属过来祭拜就是拿点鲜花和贡品,也有带了鱼来池塘放生的。”为方便群众祭祀,怀念堂还专门打造了祭祀墙,上面刻着逝者的名字,让亲人前来祭祀心有所依。
根据崂山区此前出台的相关实施意见,自年10月1日起,凡崂山区户籍居民新增骨灰,除夫妻双方因一方已入土安葬,另一方可选择合葬外,其他一律进入户籍所在街道怀念堂安放。
“去年整治墓地的通知发下来后,我们社区24个党员挨家挨户去做工作,还真没有出现哪户人家不接受的。”北宅街道慕武石社区民政主任董瑞兰介绍,群众认可的极大原因来源于政府多年的宣传引导,绿色文明祭祀的新观念早已深入群众的内心。
慕武石社区居民陈爱莲的老伴是该社区首位安置在北宅街道金宝山怀念堂的逝者,自从社区组织50岁以上的老年人集体去参观过后,陈阿姨就认可了这里的环境,街坊邻居甚至开玩笑说以后去世了都葬在这里,也不寂寞。“省事!方便!也不用自己挖坟,更省了钱,为什么不去呢?”陈阿姨告诉记者,老伴去世后,社区“红白理事会”的成员主动登门,全程帮办车辆接运、户籍注销、遗体火化、骨灰安放等事宜,没有收取过任何费用。
沙子口街道福海园怀念堂室外景
改革的力度:
密集出台措施奠定改革基础,形成“齐抓共管”良好局面
青岛市崂山区区委书记江敦涛说:“崂山历史上发生的森林火灾大多数都是与祭祀用火有关系,并且墓地建设所占用的本身就是山林地,所以在这个情况下如果不改革的话,引发森林火灾的风险是很大的,并且随着墓地的不断增多,占用的山林地也会越来越多,所以这两本账首先要跟老百姓讲清楚。”
摆在眼前的是迫在眉睫的风险,必须改!如何改?崂山区在走访调研、反复论证、充分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基础上,密集出台了《崂山区文明殡葬工作管理规定》《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公益性怀念堂管理暂行办法》《骨灰安放跟踪管理暂行办法》《崂山区散乱坟墓整治工作规范》等多项具有前瞻性、开创性的政策措施,为推进殡葬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将殡葬改革纳入对各街道和相关部门的年度综合考核。领导干部和党员同志首先以身作则,带头进行树葬改造,让老百姓信服,并追随改革的步伐。区委区政府督查室不定期开展督查,对推诿扯皮、弄虚作假、阳奉阴违、知情不报、工作不力的严肃追责。加强舆论和媒体监督,对违反殡改政策、顶风违纪的人员和行为,及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或曝光。
崂山区印制了30多万份宣传殡葬改革惠民利民政策的张贴画、明白纸、一封信和多条横幅,向群众进行发放。同时,各社区通过召开党员大会、居民代表会议和党员、居民代表联户等形式,把殡葬改革政策措施向居民讲清讲透,让居民群众对殡葬改革的认同感大幅提升,积极参与到殡葬改革中。
“各街道、社区层层动员部署,充分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分别制定工作方案,列出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崂山区民政局局长王绍美介绍,各街道参照散乱坟墓GPS定位数据,制定治理迁移计划。目前,已有1个社区墓地整体迁移进怀念堂,10个社区完成或基本完成树葬改造,14个社区正大力推进整治进度,力争年底前全面完成整治任务。
中韩街道枣儿山怀念堂
改革的深度:
以饱含人文情怀的务实之举,为子孙后代守好绿水青山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千年培育下,人们相信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培育出忠厚老实的百姓。由此又延伸出入土为安、厚葬为孝等观念。
然而,近年来随着坟头越来越多,乱埋乱葬不仅占用林地还带来了巨大的消防压力。“崂山36万亩山林中散布着几万座坟墓,这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是几百年来的历史遗留问题,是块‘硬骨头’,但我们不想,也不能去逃避,否则将愧对百姓,愧对后人。”崂山区区长赵燕表示,必须把问题摆在桌面上,靠勇气和智慧,谋求问题解决之道。
记者发现,在靠近崂山风景区的几个街道辖区内,根本买不到祭祀焚烧用纸,用这里老百姓的话说,客户需求没有了,自然就没有商户去卖了。最早于年农历十月一在崂山区王哥庄街道进行了无火文明祭祀试点。年春节,又在沙子口、王哥庄、北宅3个街道的52个社区广泛推开,为在全区推行无火祭祀、保障林业资源安全作出了表率。
在此基础上,自年3月17日开始,崂山区全面实现禁止制造、销售、抛撒、焚烧各类丧葬祭奠物品。经过近一年的检验,居民高度认可并自觉践行这一绿色文明祭祀方式,鲜花祭祀等新型祭祀方式在全区蔚然成风。
改革实施以来,披麻戴孝、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现象基本消除,每户丧属节省丧葬费用近万元,得到了群众的普遍拥护和支持。
殡葬改革工作涉及千家万户,社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