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画院

崂山文学艺术院

签约制文艺家

(第一批,3人)

经多方推荐、专家评审、会议研究、公示等环节,确定崂山画院、崂山文学艺术院年度签约制文艺家9人,按姓氏笔画排序,本期推出文艺家3人:

王明伦、王海明、仝莎莎。

签约目的

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意识,深化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打造崂山“文艺巨峰”工程,推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的文艺人才队伍建设任务,鼓励支持文艺家“扎根本土、深植时代”进行文艺创作,打造一支爱我崂山、兴我崂山的文艺人才队伍,更好地打造文艺精品力作,促进崂山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签约时间

年1月—12月,共12个月。

个人简介和签约创作任务

(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明伦作家

王明伦,男,生于年。山东青岛崂山人。现为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曾任青岛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三、四、五届理事,现任崂山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崂山区作家协会副主席、青岛大沽河散文诗学会理事。

年签约创作任务:

■完成20个村落的精美文字介绍和每个村落的特色主题提炼。

■完成崂山二十四节气文稿撰写。每个节气包括节气与天时、农事、生活等内容。通过节气文化的知识普及,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崂山的节气文化。

■完成崂山百首古诗词选编工作。

■在市级以上报纸、刊物、新媒体等平台,发表宣传以崂山村落为主题的文章5篇以上。

王明伦散文诗欣赏

/雕龙嘴之夜

圆圆的月亮升起的时候,海也变得温柔。

布谷鸟在枝桠间悠闲地鸣叫,

震落了梧桐树钟状的花朵。

于是,馥郁的香气随鸟语一同弥漫……

空气是湿润的。

风从辽远的彼岸吹来,

挟带着一股温馨的麦香。

这是五月,雕龙嘴畔,迷人的夜。

简陋的小旅店温暖如家。

桔黄色的灯光有些暗淡,却更添几分温情。

静,绝对的静,

似可听见叶子的呼吸和花儿的私语。

踱出那个月亮门,海边,

月光给浪花涂上一层暗黄。

或是浑厚或是嵖岈的礁石,

僧人入定般沉默。

高山流水,远古的琴音弹到这里,

已融入大海的雄浑。

拂去久封的尘埃,这一刻,我想写诗。

..........................................................

/风之峡谷

那一夜,在桥边,我们分手了。

你说,你要去找寻一个盈满风的峡谷。

桥下,流水默然

(月光怯怯的从林阴间走过,丢下一堆窃来的镍币)。

望着你羸弱的背影,我唏嘘。

阳光暗哑的黄昏,浮萍掩埋起浓绿的忧郁。

爱的心空中,星星凋谢了。

漆黑的夜晚,燃烧的只是流泪的蜡烛

(生活,像一泓苦涩的明矾水,渐渐将痛苦的泥渣沉淀)。

哦,荒岭茫茫。但即使有一抔泥土,

便会萌生出顽强的绿。

叶脉托起希望的积雨层。

梦的白鸽飞出去,鸽哨化成歌的紫竹林。

当黎明在峰颠敲响新出炉的铜钟,

一粒粒黑色的上滑音飞出树林,

飞出幽谷,飞向阳光的五线谱。

桥边,我固执地遥望(黑土地酥软了,而河对岸,已响起早醒的蝉歌)。

相思树萌露出嫩黄的羞怯。

目击那曾是荒凉的谷口,

我等待着七月的山洪送来青春的和声……

..........................................................

/那时候

哦,那时候,正是春天。

天宇无垠,心的风筝在高高飘飞。

远方,柏油路框起的城市风景图中,

博物馆古钟楼梳着飞檐斗拱的发髻,

在那儿反思。

吮吸着芬芳的阳光奶,

我与你一同去寻找那片梦中的芳草地。

黄昏,群蝉开辟出绿色世界中又一闹市。

鸽子的梦里,也会有秋雨萧萧。

而月亮的飞碟,正带着异星球的神秘飘升。

谁家窗口,飘出《爱的罗曼斯》?

最初的秋风,是从促织娘的薄翼扇起的吗?

(积雨云降落到电视塔上,信息被禁锢了)

潮湿的林间,飞蛾与虫豸一同光临。

青春的苦楝树开始干枯。

枸杞子浸透了北国的相思。

黄色的橙色的红色的叶子在飘。

风,以颤抖的手去拣拾发霉的卡片。

于是,面对茫茫的远山,我遐思:

荒野的云,该贮满玫瑰色的歌吧?

风化岩一点点碎裂的时候,

苹果林落满了洁白的雪。

我们将相会于冬天吗?

走出星光淋湿的荒野,

去拥抱犁下溶解的新绿。

..........................................................

/红木匣

轻轻地抱着,抱着那只红木匣,步下舷梯,

精雕细琢的红木匣,多像当年的梳妆盒。

那时候,伟岸的你,

曾多少回抱着她,走进一个个甜蜜的日子。

数十年前,雨夜里你乘一艘船远去。

从不失信的你,再没有踏入故土。

布满乌云的岁月,连娘家人都不敢登门。

风暴潮一阵阵涌来,惊涛拍岸。

只有思念如砥柱般撑起飘摇的茅草屋。

苦日子终有头。

思念无尽,却最终化作一抔泥土。

七尺高的大汉,竟会老得这样轻么?

躺在那个小木匣里,如熟睡的婴儿。

如果不是那个雨夜,如果不是那道海峡,

如果不是……

聊以欣慰的,是终又厮守在一起了。

从此,每天的饭桌上,都会多一副碗筷。

而且,斟一杯酒,祭给灵牌前的你。

..........................................................

/岛的故事

黄昏,天空变成了海的颜色。白云攒起一排排浪头,扑向远山长长的防波堤。夕阳合上眼帘的时候,沙滩上便有贝壳闪烁。如童话中的宝库,向弄潮儿投下心痒的诱惑。

烟波缥缈。那一抹黑影,是传说中的孤岛么?上面,也许有一个渔家女在遥望。相思随晚炊洒向每一道浪谷。月光游进草丛的夜晚,许多红的白的金黄色的蘑菇钻出地面,在初夏繁衍,又在深秋干瘪。

当香蘑遮满岩石的时候,海深处,火山爆发,雷鸣折断海鸥轻盈的双翼。岩浆与岩浆碰撞出的蓝色闪电,替代了明灭的渔火。香蘑化作秋后的海蜇群涌向岸边,潮涨潮落,它们怎么也摆脱不了那湛蓝色的磁力场……

岛消失了。海更阔,岸更远。一代代的水手从这里经过、却不知曾有一盏渔灯如小酒店的招牌,给疲惫的躯体以热辣辣的温暖。

从此,春夜里常有渔歌从海底飘出,伴着小黄鱼的叫声,轻轻呼唤……

王海明篆刻家

王海明,男,生于年。现为崂山印社社长,崂山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青岛市根石盆景艺术协会艺术顾问、青岛市国学学会常务理事。

年签约创作任务:

承担“中国红·崂山印”百村村名篆刻工程,完成崂山区个农村社区的村名篆刻。

作品欣赏

◎崂山

◎山河壮丽

◎一抹崂山红

◎小河东

◎印象大石

◎书法作品

仝莎莎陶艺家

仝莎莎,女,生于年12月。“拙朴陶艺”工作室创始人。青岛市青联委员、青岛市陶瓷艺术协会秘书长、崂山文学艺术院副秘书长、崂山区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崂山区女企业家协会副秘书长、青岛浮山窑陶瓷博物馆执行馆长。

年签约创作任务:

■承担“崂山十二景”主题陶瓷印章研发设计创作工程。

■承担崂山谈艺录——“走进陶艺”公益讲堂制作工程。完成30集走进陶艺公益讲堂制作,每集不少于5分钟,用于崂山文艺惠民活动。

作品欣赏

◎陶之胜妙

◎盘之虹

◎陶之萌

◎印迹之一

◎印迹之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8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