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治疗白癜风 https://m.39.net/disease/a_6893072.html青岛以行政区命名路名的原则是:采用县及县级以上行政区来命名。但在现存青岛路名中,有五条路是乡镇级行政区命名的,分别是:市南区寿张路(阳谷县寿张镇),市南区朝城路(莘县朝城镇),市南区观城路(莘县观城镇),市南区长山路(邹平县长山镇),市南区德平路(临邑县德平镇)。不过,在年,青岛命名路名时这五个镇还都是县,在以后的区划调整中,才由县降级成了乡镇,所以,这五条路名并没有违反规则。不过,青岛还有一区域,居然用村庄名来命名道路,这在青岛路名体系中,是非常特殊的地方,这一区域就是李村的老城区,而这路名的形成,也是由特殊的历史原因造成的。德占时期的李村集李村,青岛北部重镇,明英宗时,即墨留村的李周迁到现在李村河北一带居住,后来形成了村庄,因为先祖姓李,故叫李村,村前那条河,就叫李村河。明宪宗时,又有云南移民迁到李村河南一带居住,与李村隔河相望,这两个村都被称为李村。因为李村正好位于周边村庄的中心,而李村河又常年干涸,河床可以作为交易场所,所以,李村集慢慢发展了起来。明朝万历年间的《即墨县志》就记载李村集是全县十二大集市之一。到了清代同治年间,李村集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集市,每逢二、七是集,每次赶集人数都达到了上万人。因为李村,所以有了李村集,而因为李村集的壮大,又扩大了李村的名声,加强了李村的地位,为此后李村区的设立奠定了基础。年,德国占领青岛。当时青岛并不叫青岛,而叫胶澳(德语Kiautschou,英语Kiaochow),又称胶州。年10月18日,德国对胶澳进行了区划,将胶澳划分为两个区:青岛(德语Tsingtau,英语Tsingtao,威妥玛拼音Chingtao)区、李村(德语、英语:Litsun)区年李村寄给德国基尔的明信片青岛区作为胶州租借地的市区,面积其实并不大,向北到海泊河一带,向东到湛山一带,其余全部都是李村区。就这样,李村确立了青岛郊区核心的地位,在解放前一直设置有李村区。到青岛刚解放时,青岛共有七个区:市南区、市北区、台西区、台东区、四沧区(四方沧口)、李村区、浮山区。此后,撤销李村区,成立崂山郊区,治所在李村。年,撤销崂山郊区,改为崂山县,治所仍在李村,李村自此成为了县城,一直到年,崂山县才改为崂山区。20世纪初的李村区副臬司办公楼县和区最大的不同在于,县是省管,只不过由地级市代管罢了。所以,在崂山县时代,道路命名并不受青岛路名规则的限制,而崂山县在命名道路时,又特别的任性,别出心裁的用辖区村庄来命名道路,这就造成了现在李村老城区,有很多村庄命名道路的局面,大体上有以下的道路:京口路,以当年的城阳镇京口村命名(现在是城阳区城阳街道京口社区)。向阳路,以当年的城阳镇向阳村命名(现在是城阳区城阳街道向阳社区)。书院路,以当年的北宅镇书院村命名(现在是崂山区北宅街道书院社区)。夏庄路,以当年夏庄镇夏庄村命名(现在是城阳区夏庄街道夏庄村)。古镇路,以当年夏庄镇的前古镇村、后古镇村、东古镇村命名(现在是城阳区夏庄街道前古镇社区、后古镇社区、东古镇社区)。源头路,以当年夏庄镇的源头村命名(现在是城阳区夏庄街道源头社区)。少山路,以当年夏庄镇的少山村命名(现在是城阳区夏庄街道少山社区)。青峰路,以当年惜福镇青峰村命名(现在是城阳区惜福镇街道青峰社区)。桃园村,以当年李村镇桃园村命名(现在是李沧区虎山街道桃园社区)。枣园路,以当年李村镇大枣园村命名(现在是李沧区湘潭路街道大枣园社区)。东北庄路,以当年李村镇东北庄命名(现在是李沧区李村街道东北庄社区)。峰山路,以当年王哥庄镇山西、峰山东、峰山后、峰山前村命名(现在是崂山区王哥庄街道山西、峰山东、峰山后、峰山前社区)。大崂路,以当年北宅镇大崂村命名(现在是崂山区北宅街道大崂社区)。观崂路,以当年北宅镇观崂村命名(现在是崂山区北宅街道观崂社区)。南崂路,以当年沙子口镇南崂村命名(现在是崂山区沙子口街道南崂社区)。中崂路,以当年沙子口镇中崂村命名(现在是崂山区沙子口街道中崂社区)。北崂路,以当年沙子口镇北崂村命名(现在是崂山区沙子口街道北崂社区)。年,东李村停车场年,崂山县撤县划区,成为崂山区。年,原崂山区一分为三:李村镇与沧口区合并,成立新的李沧区,原崂山区北部成立城阳区,原崂山区南部、东部成立崂山区。到了今天,一切都在变化:李村已发展成青岛北部中心,青岛三大商圈之一,李村大集也变成了农贸市场,但李村在县城时代的老路名却一直没变,也算是青岛路名的特例、李村的特色之一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251.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