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的崂山是我国沿海的名山,海拔米。崂山,山海相依,云飞霞舞,山海之色异常秀丽,被誉为“海上第一名山”。有“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之说。崂山是我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自春秋时期,崂山就云集一批长期从事养生修身的方士。到战国后期,崂山已成为享誉国内的“东海仙山”。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即公元前年,张廉夫来到崂山,搭茅庵,供奉三官并授徒拜祭,奠定了崂山道教的基础。崂山道教在元明两代最为鼎盛,教派林立,香火旺盛。至清代仍久盛不衰,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出现了丘处机、张三丰等著名人物。其中,丘处机三次来崂山说法阐教,使崂山成为道教全真派天下第二丛林。崂山因此也被称为“神窟仙宅”,“灵异之府”。崂山上清宫就在这道教盛行的莽莽崂山深处,却隐藏着一个基督教村,或称为“福音村”。村里不仅有基督教堂,还有基督教徒的墓地。不少的青岛基督徒逝后都选择葬在这里。南北岭村,原名董家庵。劈石口巨石这个一百多户人家,三四百口人的村落位于崂山北宅北九水风景区。该村北依卧佛山,与东面的孙家村,西面的大崂村成“品”字形遥相呼应。从村旁俗称“十八盘”的公路顺山势盘旋而上可以直达王哥庄,在滨海隧道修建之前是市区通往王哥庄的主要路线。沿途的“劈石口”也是北宅和王哥庄的分界线。劈石口巨石近景记得第一次去南北岭村是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初,还是小孩子的我跟随父亲去看望他的一位朋友。印象最深刻的是全村静悄悄的,连狗吠声都听不到,不由得让人肃穆。后来听说几乎全村人都去村子里的教堂做礼拜去了。前几年还读过一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解放前被抓丁到台湾,后来耄耋的年纪返乡,在崂山南北岭村山风呼啸的深夜里回想起小时候在教堂周围玩耍的情景,潸然泪下……公元年,在烟台、蓬莱等地传教的美国北美长老会传教士郭显德来崂山地域传教。在即墨华阴大集上传教时被人无理殴打致伤。董家庵子的董思江、董思海两兄弟仗义出手救出郭牧师,并带回村庄疗伤。伤好后,郭牧师开始在村里布道,并将董家庵改名为南北岭。以前信奉“金丹教”的民众都改信了基督教。南北岭基督教堂年,村里的教众信徒自发建成瓦平房九间,占地平,建筑面积平。平时作为教会小学的教室,组织孩子入校读书。这个教堂是青岛历史最为悠久的基督教建筑。教堂年和年经历过两次翻修扩建,形成现在的欧式两层楼房建筑。现在的教堂占地多平方,正式信徒二百多人。据说,这个村子几乎没有发生过打架斗殴的事情,邻里和睦社会和谐。南北岭教堂曾先后选送四人报考南京、华东等神学院且都毕业被按立为牧师。教堂每年都接待来自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教会访问团来访,在对外友好交往中宣传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教会的发展,赢得了国际教会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与南北岭一山之隔的王哥庄解家河教堂崂山,这座历史上的道教名山深处,发源于我国本土的道教和来自于西方的基督教和谐相处。在国家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下,信众们为国家的稳定发展做出了贡献。道教和基督教也以多姿多彩的教义丰富了崂山这座名山的内涵……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037.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