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拍了一个东麦窑村民宿的视频,发现有网友在我视频下留言,探讨起合村并居的话题来了,更有激烈点的说,为了合村并居,把东麦窑村也给它拆了!

东麦窑的民宿群

合村并居这个事我之前只是听说,并没有详细了解,看到最近这个话题愈演愈烈,研究了一下。我根据我老家的情况,跟大家探讨一下崂山地区合村并居的可行性。

仅仅是崂山地区的农村哟~别的地方不懂,不敢乱说。

住楼房VS住平房,哪个更舒服?

山东的合村并居,要把旧村拆了,让村民从平房搬到楼房,腾出土地。

如果有人给你一个选择,让你住小洋楼,还是住农村平房,你怎么选?

如果是在崂山,我可以告诉大家,想都不用想,那就得住农村小院子!

为啥?因为楼房有的,崂山的农村小院都有,楼房没有的,农村小院也有!

1、先说舒适性

几年前开始,崂山地区加快了新农村建设,不光是自来水,去年通了燃气,解决了做饭和取暖的问题,今年通了污水管道,解决了旱厕的问题,据说今年还要把电线埋到地下,光纤电缆一应俱全,早就不是过去的农村破平房了。

不仅如此,农村的小院,上有天,下有地,把天井小院用玻璃遮起来,挡风挡雨挡灰尘,种上花花草草,院子成了客厅,坐在小院里喝着茶聊着天,不仅放心让孩子跑来跑去,还能给孩子挂个秋千啥的,那简直不要太舒服。

这样的小院多好,院子就是客厅

要是把你赶上楼呢?

住楼房,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悬空着,不接地气,住的不踏实,我说的很玄,但是如果平房和楼房都住过,大家应该能明白我的意思。

但这还不是主要的,主要就是私人空间太小!!!

一个是私密性:现在的楼房,每家之间的墙其实比较薄,隔音差,我在书房,楼上说什么一清二楚,隔壁大妈在厕所唱歌,我都能跟着哼起来。

二个是受邻居影响太大,我自己就住楼房,以下都是我自己亲身体验,没有一点虚构的成分:

对门把自己的东西放到楼道里,挡着路;

楼下在楼道里烧艾草,把你家熏得半死;

楼下几层养条狗不拴绳,经常跟你和孩子坐一个电梯;

地下车库的车位,三天两头被人占,你还得陪笑脸让人来挪车;

有人周六周天装修,把你家震得嘎嘎响,你都不知道是哪一户;

更要命的是,把电动车直接放到楼道充电,屡教不改,你能怎么办?

村里人都散漫惯了,要是搬上楼房,那就有好戏看了!

所以,羡慕城里高楼的时代结束了,我老家好多亲戚就是,要不是希望拆迁能多分几套房子,谁也不想住到楼上去,不想去遭那个洋罪。

关键是合村并居不给你补偿房子呀,顶破天一平方可能补个几千块。

所以崂山的村民对合村并居是不会有积极性的。

合村并居之后,村民收入可能会变少

崂山很多村子是吃低保的,就像我们沙子口董家埠村,一对老夫妻加起来一个月只有元,为了维持生活开销,不跟儿女们伸手,老人们要不种点水果,要不种点蔬菜,要不就种茶叶以贴补家用,尤其是蔬菜,不用去市场买,自己种就行了,所以虽然挣得少,但是开销少,种茶叶的虽然累,但是收入高,日子过得还不错,不过要经常在地里忙活,也就是说,留在村里的老人,目前来看还离不开自己的地。

但合村并居之后,居住地点肯定离耕种的土地就远了,非常不方便,而且大量农具放在哪里呢?放在新家里?不现实,很可能要放弃耕种,那这块收入怎么办?

除非有新的收入来源,否则合村并居其实是坑了村里人。

农民失去土地收益,要从哪里补回来呢?

建设新农村,要有新产业

其实崂山地区对振兴乡村、旧村改造是有经验的,有两个村走在了前面。

一个是沙子口街道的东麦窑,我视频里介绍了,东麦窑村处于绝佳的地理位置,沾了崂山风景区的光,区政府大手笔有魄力,把20多间民房租了下来,请了中央美院老师搞了个整体规划设计,身价立刻上去了,虽然民宿价格高,但全年供不应求,村民出租房屋一年能拿到3万!这才真算是——既发展旅游产业,又鼓了村民的钱袋子。

东麦窑社区

但是人家村可没拆房子。

第二个是北宅街道的凉泉村。

凉泉村的情况比较特殊,人家是好村有好报!

凉泉这个村过去地理环境比较优越,是有名的富村。青岛整个地区比较缺水的,但是人家这个村不缺,土地肥沃,耕地面积也大。不过年为了解决整个青岛地区的吃水问题,市政府决定修建崂山水库,不得已,凉泉村需要搬迁,从一个水源充足,富庶肥沃的地方,搬到了现在的位置,亩良田变成了亩薄田,人均0.2亩地,据说当时搬迁的时候,新房连个窗户都没有,水源地不能搞什么产业,就靠种水果啥的维持生活,到了90年代还是个穷村。

崂山水库是在引黄济青之前,青岛市区人口的饮水来源

要说没有怨言,我感觉也不现实,但是人家村民没哭没闹,也没跟政府要过钱,就靠自己努力讨生活。

但是吃水不能忘了人家挖井人啊!

凉泉村耕地现状

99年青岛的一个记者偶然得知了凉泉村的现状,很受感动,写了一篇《饮水思源话凉泉》的报道,引发了巨大的轰动。市政府的主要领导立刻安排扶贫工作,两年之后,村民开始整体搬进了楼房,叫凉泉新苑,凉泉村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

搬进新房,老房子人家也没拆啊。

不仅没拆,还派上了大用场。

年,崂山区与有实力的文旅企业合作,花了1.5个亿对凉泉村旧村进行整体规划,做了全方位改造升级,改造后的凉泉村现在变成了理想村,变成了旅游度假村村,漂亮极了。

凉泉现状来源:崂山发布

除了酒店,还有民宿、咖啡厅、游泳馆,设计感非常强!

这样一来,村里每年都能拿到分红,据新闻上说,每家能分到1万多,具体多少只能去问问村民了。

等我过几天去拍个视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理想村,又多了一个可以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又是一个振兴乡村的典范。

所以崂山作为青岛这座旅游城市唯一的5A级景区,有着天然的地理区位优势,发展旅游产业是顺理成章的,要是搞合村并居,能把旅游产业做强做大,村民,尤其是老人能有稳定收入,那可以。

但是不是改造更合适?不用去拆是不是也可以?毕竟有现成的案例摆在那里。

至于山东其他地方呢也是一样,要是合村并居能带来更多的收入,那自然是好事,要是不能,那还折腾啥?

希望城市化的脚步,慢一点

我在老家还有房子,过去总是希望能早点拆迁,但是现在我不这么想了,为啥呢?

因为中国人的根,在乡村,即使是土生土长的城市人,也一样,乡村,是每个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另外,每个人都希望能有一小会时间,逃离城市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寻找片刻安宁,而乡村能做到这一点。

尤其是远离市区的乡村,维持现状也挺好,就像有些学者说的,它是一个缓冲区,顺其自然吧,匆忙地把农民赶上楼,不一定是件好事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