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崂山,很多青岛人都会感到很骄傲,因为它是中国千米漫长海岸线上最高峰,有着“海上名山第一”的美誉。一说起崂山大家就会想到蒲松龄笔下的崂山道士。历史上,崂山曾有劳山、劳盛山、牢山、崂山、辅唐山、牢盛山、鳌山等诸多名称。追根溯源,崂山的名字是从“劳山”而来的。这个名字有两种含义,第一种含义是崂山雄奇险秀,上下行走,非常辛劳,故称“劳山”。第二种含义是秦始皇当年从泰山举行封禅大典之后到崂山游玩,所到之处,官员为了迎接秦始皇,劳民伤财,因此称之为“劳山”劳动的“劳”。
崂山的最高峰名为巨峰,又称崂顶,地处北纬36°10′,东经°37′,海拔.7米,峰顶面积约1.5平方公里,当地有一句古语说:“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
崂山,东高而悬崖傍海,西缓而丘陵起伏,山区面积平方公里。山脉以崂顶为中心,向四方延伸,尤以西北、西南两个方向延伸较长,形成了巨峰、三标山、石门山和午山四条支脉,崂山的余脉沿东海岸向北至即墨区的东部,西抵胶州湾畔,西南方向的余脉则延伸到青岛市区,形成了市区的十余个山头和跌宕起伏的丘陵地形。
崂山旅游线路有四条,有曲径通幽的北九水,有意趣恒生的仰口,有底蕴文化的太清,今天就带大家去其中的一条线路——巨峰,则是大气磅礴的!
去往巨峰这条线路,我们需要先到达崂山大河东旅游中心,换乘景区交通车到巨峰检票中心。
快到检票中心,我们看到的有一块巨大的石头神兽,这便是“神龟负图”,是由块石头堆砌而成,重吨。源于中国古老的传说和记载:古代先人大禹在洛水治水时,发现神龟背后的“洛书”图文,井以此受到启发把中华大地划分为九州,是我国最早的疆域版型的开端。
穿过“天地淳和”的大牌坊,我们来到巨峰的检票中心,我们可以选择乘坐索道,也可选择徒步。为了不错过沿途的风景,我一般会选择徒步上山,乘坐索道下山。
刚开始上山的台阶还是比较平缓的,爬起来还是比较轻松的,没那么累。
在上山的途中我们会经过铁瓦殿遗址,遗址四周奇峰秀谷环峙,背靠的这块花岗岩石壁高达近百米,上面有清康熙二年()石刻。现在大家看到的或立或倒伏的10余根石柱就是当时铁瓦殿的立柱,有的上面还刻有当年修建时捐资者的名字。
铁瓦殿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到明朝万历十二年(),道士高来德进行了扩建,增修了玉皇殿3间。重修后的殿宇由铁瓦盖顶,因此称为“铁瓦殿”。据说所用的铁瓦全部是高来德从南方募化而来。遗憾的是,清康熙二年(),一把大火把整个庙宇全部烧毁,只剩下了现在所见的废址残基。我们只能从这些矗立和倒塌的巨大石柱遥想当年这座高山古刹的宏伟壮丽,追忆创建者们的毅力、智能和匠心了。
一路向上,就到了索道上战的观景平台,从这里就可以俯瞰崂山了,真正要开始爬山,欣赏崂山巨峰的美景从这里才刚刚开始。
接着拾级而上,我们就会看到远处的自然碑,自然碑是崂山巨峰游览区第一石景。这一座方形的巨大石崮,高约40米,宽约10米,崮顶外凸,下方平削,从南面向北看,就像一座巨大的石碑,因此取名为“自然碑”,是崂山众多著名的象形山石之一。
从正面看,碑身左上侧向外突出的一块石头,就像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猴子,那眼睛、鼻子和嘴,一只前爪,活灵活现,使我们又一次感悟到大自然神功造化的奇妙。
从这里离门开始,就进入“八卦门”了,我们有两种路线,一条路线是向右游览,可以以最短的距离到达灵旗峰摘星亭,另一条路线则是向左游览,距离比较长,但是可以游览到每个八卦门。
第一道门:离门
“海上名山第一”石刻
第二道门:坤门
巨峰铁索桥
第三道门:兑门
第四道门:乾门
五峰仙馆
第五道门:坎门
第六道门:艮门
第七道门:震门
第八道门:巽门
崂顶
崂山八卦门到此就算是爬了一圈了,但是崂顶我们目前是上不去的,但是我们可以去摘星亭和先天桥,也能体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与壮阔。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9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