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崂山 >> 崂山传说 >> 又想起了割麦子

原创胡保泰鲁沂文学

又想起了割麦子

丙申年春五月下旬,我去了一次河南省的安阳旅游,沿途中在车上惊喜地看到,一片片金黄的麦田一眼望不到边,真令人赞叹,好一派丰收的景象,小麦马上就好收割了。这不禁让我想起上世纪七十年代家乡收割小麦的情景。

我家所在的崂山地区,自改革开放后,实行退耕还林,不再种小麦了。回想起以前到了收割小麦的时候,生产队的社员们忙得真是不可开交,既是当地的小学生,也要利用放麦假的时间,组织起来到生产队地里去拣麦穗。当时习惯上有忙“三夏”的说法。三夏指夏收、夏种、夏季分配。之所以说“忙”,就是要抢在好的天气当中,以免遇到阴雨天,影响小麦收成。因此生产队里动员了一切可调动的劳力。有时候,市内学校的师生也来农村支援麦收。崂山、城阳区丘陵梯田比较多,不适用机器收割,何况当时也没有农田的机器生产。说是割麦子,其实是全靠人力拔麦子。

那年月,收割麦子的时候,生产队里的男女劳力,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打麦场;另一部分,由青壮年劳力组成的队伍到地里拔麦子,并且负责向打麦场运麦子。说起拔麦子,头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刮的风都感觉都是热烘烘的。在生产队长的吩咐下,社员们走到地头,每人按指定地块位置,“各自为战”,队长说一声令下,社员们个个低头猫着个腰,一把一把的拔着麦子,不一会儿手拔起了血泡,麦穗上的麦芒不时地刺到脸上,扎刺在肌肤里,再厚的脸皮也难忍受,没办法妇女们就在头上系一条围巾,白的黄的,色泽不一,有的干脆用一根电线管撑开,为了不影响视线,远望去一个个妇女撑开的头巾,分布游动在田间,就像一个个海螺摆在地里。

男劳力干脆脱掉脚上的鞋子,光着脚踩在刚拔出小麦根系湿润、松软的泥土中,舒服极了,但冷不丁不注意就会踩在拔断了的麦秸茬子上,刺在脚底,痛疼难忍。拔起的麦子根部有泥土,需要敲打,人们相互间摔打根部的泥土,有时不注意就飞扬在人的脸上,半晌下来,人们的脸上,汗水泥土混在一起,调合着麦子的叶锈粉末,用袖子一抹“好看极了”。简直就像是一个戏台上的大花脸,有的男劳力热的穿着背心露着肩膀,皮肤晒得红的发紫。尽管如此,麦田中青年们不时地还展开了劳动竞赛。社员们在拔麦子的闲暇中,说笑着,整个麦地田间飘响了丰收的喜悦声。

麦子拔出来,打成一个个捆,集中到车场,装好车运往打麦场。运麦子的车辆,一辆接一辆,主角是崂山拖拉机厂制造的“泰山12型”小型拖拉机,社员们俗称“小红马”,“咚咚”的马达声响彻不停,在当时这已是比较先进的农业运输工具了,除此之外,还要靠人力独轮推车推。

麦子运到打麦场后,要先铡去麦根部分。开始用传统的大铡刀,由两人配合,一人扶着麦子,另一个人用力下压铡刀切麦根。后来引进了机器铡刀,代替了这一笨拙的人力操作工序。麦子铡去麦根后,还要经过妇女们创麦子,将有麦穗的一端梳理创齐,再将创好麦子的麦穗,用铡刀切下,后来也用机器代替了切麦穗这一环节。剩余的一部分是麦秸草,可用做修葺房顶的好材料。

麦穗切下之后,要看准好的天气打场,越是太阳干燥的时候,越是好天气,因为开始的年月打场全靠人力,麦穗打好了,用人扬到空中,再需靠自然风力进行扬场,同时分离出麦粒和糠皮,这一道道工序下来,既复杂又累,但到了八十年代初期,基本上使用机器脱粒机了,麦粒与麦糠就自动分离清楚了。代替了人力打麦子。机器有了,效率提高了,但是,由于那时队里的生产安全措施没落实,也没有专业专人培训管理,社员们只认识机器生产的效率快。因而本村有一名社员,有一次在打麦场打麦时被机器损伤了右手,造成了终身的痛苦。农民们感叹地说“要吃个馒头真是不容易”。

是的,当收割小麦结束后,饭桌上端上雪白、嫩嫩的大馒头时,人们兴奋地享用着用汗水换来的果实,高兴极了。唐朝诗人李绅在《悯农》诗中说得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当地麦收的事已过去几十年了,但那一幕幕情景依然留在记忆的脑海里。

今年六月初,我又走到山东省的东平县时,恰好遇到麦收,看到了人们正在用机器收割小麦了,好气派的场面,一台台新式收割机,正在有秩序的施行了大面积收割、脱粒,做到了颗粒归仓,解决了落后的人力收割。证实了“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道理。

近期,电视上又在播放农民将小地块合成大地块,成片的麦田使用上了大型的小麦收割机,这样既扩大了播种面积,又提高了种植面积和收割的效率。

再看一辆辆汽车满载着装成袋的小麦,载着丰收的喜悦,从田间奔驰在宽阔的大道上……

作者简介:胡保泰,笔名,山言,网名,山脚人家,山东散文学会会员,青岛市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会会员,蓝月亮文学社会员,城阳诗词学会会员,喜爱文学,曾在多家报刊杂志发表文章,有《青岛晚报》、《半岛都市报》、《财经日报》,《崂山春秋》、《城阳纵横》,《乡俗民俗》、及散文集《追梦》、《记忆中的市北》、《青岛》、《黄海文潮》,等,曾在国家级论文大赛中获一等奖。年被北京文硕图书编著中心聘为荣誉院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932.html